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青春正当年》之澡雪精神(七)

(2018-04-28 10:29:09)
标签:

青春正当年

我从书中来公众号

杂谈

正当大家聊的热情高涨时,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陆陆续续返回了自己的课桌前。按照不成文的规定,晚自习前他门要先拿出十分钟的时间来读书,今天是读语文。他们也不用我提醒,拿出了要读的书就大声的朗读了起来。整个教室都充满了一片朝气蓬勃的读书声。这声音很大,也很乱,但我觉得很美。特别是男生中亮直同学读书的时候胸中像是端着海水在抖动,气势恢弘。女生中的薜荔同学此时也不甘示弱,似乎她要为女生挽回面子,声音有时大到犹如小孩用力吹哨子时发出那种尖音,两股力量互相比拼着,谁也盖不住谁,真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我已经很多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读书声了,最热闹的是高中自习季,最近的则是大学时我还每天坚持早起到学校的花园旁或是林荫小道上晨读。校园的清晨,是鸟儿歌唱的最清亮的时节,仿佛他们比人们更懂得“一天之计在于晨”的道理。如果是春天的话,那带着几分泥土气息的小草和各类花卉奇树这时会新渗出一层层像是刚渲染过的跟清晨相匹配的鲜绿来。最可人的还有那挂在草叶上的几滴晶莹剔透的露珠。他们欲掉不掉的,似乎还很不愿意离开,让人看了都恨不得替他祈许太阳可以迟一些照到这边来,那种感觉美妙极了。如果可以,我真想再回到跟学生们一样的年纪,天天捧着书逍遥漫步在忘我的阅读世界中,那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儿啊。
校长贼头贼脑的来教室巡视了几遭又走了,最后一次来过准备离开教室时,忽又折身返回—他不说点什么像是很难受似的—“你们班有几个同学前鼻音后鼻音有些不分,你如果能帮他们改过来,那他们的家长会高兴不过的。”我听了心里纳闷,屠校他自己说话的时候都有这问题,还有饭桌上我听到这里其他几个本地老师话语里也是前鼻音后鼻音不分的,一种直觉告诉我这肯定有地域的因素在里面。我悄悄询问了一下坐在最前面看似比较稳重的黄钟同学,他果然告诉我说他也是这样,他们班大部分的同学都这样,他家人也是这样,他们学校老师也说过这是地域的原因,告诉他们解决的方法唯有强加练习。我试着教了黄钟两个例子,他学时那声样还模糊的过得去,如果不仔细听还真分别不出来,我想这就够了,便没说太多。后来又发现几个同学也是这样的,他们似乎都很想听到我的回答。
我宁愿将每一个孩子都当成这个世界上来之不易的奇迹,尽可能的跟他们把问题说到更深刻更宽阔的去处,启发他们养成闻一及十的思维。正如《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因此,我跟大家简略的分享了几点我的看法:“汉字的内涵和结构发出来的光要远远大于汉字发音所发出来的光,发什么音,一母生九子—九子不一样。当下的普通话也只是一种以北方语音和方言为基础的话。中国历史不同时空上汉字的发音也不一样,像戏曲,戏剧,还有很多古代文献著作,诗词歌赋的音韵,他们跟方言和时期是分不开的,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同样也是一种很精深的文化。通用的大家了然于心中就好了,其他的不必过于执着的去钻牛角尖,否则就陷入了一个局里面。就拿当下这个发音规则来说,谁能算得准多少年后还会不会存在前后鼻音的分别呢。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自身在变,大千世界也在变,正像《庄子·知北游》所说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所说的“澡身而浴德”,《康诰》中的“作新民”,汤之《盘铭》上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讲完后,同学们继续读书。我不经意间瞥到有一两个学生似乎对我刚才的话若有所思,拿出本子来写下了点什么。看到这一幕,我认为我已经很成功了。
我坐在位子上遐听时,荡然在众多读书声中,我感闻到了一个非常温和非常优美的声音,顺着这音线寻找过去,发现原来是教室角落里正用双手蒙着耳朵认真读书的心予同学发出来的。我悄悄的走过去,在心予课桌旁稍稍停留了一会儿,侧耳细听着,她的每一个声调像是一幅画,或是一首古筝曲,婉转,天籁,恬静,情真,太悦耳了。她在她的世界里忘情的朗诵着,仿佛是在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这声音让我心净,让我耳忘,让我目醉,让我意空,我仿佛被她带入了一个洗尽铅华的童话中,正可谓:心如秋水,尘埃褪尽。身无所系,杂念俱无。
我不知道这是汉语本身就拥有的美还是她口中说出来的独有的美。如果可以,我想让时间在此刻停止,永远都不要走动好了,多么舒宁,多么祥和的时刻啊。我小时候也会跟她一样吗?如果是的,那为什么我现在听到这样的声音会回想不起来?如果不是,那缘何不是?静静的,我似乎若有所悟。我读书那时,读书时的情感老师是从不会关注的,谁读出老师制定出来的所谓的标准谁才是走得正道,才算是读得好。大多老师他们本身就是没什么真感情的人,他们不是热爱老师而成为老师,他们是为了饭碗,为了生存才进了这个行业,动机不纯的人首先自己失去了真,怎么还能指望他们能教给学生真呢?这样的人教学生,学生自然不会对读书欣赏和融入,学生原本纯粹的心也早已被搅乱,此时学生内心事先暗藏着强烈的目的,逼迫着自己去向老师的标准上靠拢,完全是为了完成老师下达的阅读任务。犹如比赛一样,看谁最快达标,谁就是英雄。殊不知赶路的人永远都赶不上路,正如印第安人的一句谚语,“别走太快,让灵魂跟上自己”。赶得的快的除了得到一个“荣誉称号”和“几分卑利”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路上的风景总是留给慢的人的。我想到了“慢”在《说文解字》中的一种解释,“慢,一曰不畏也”。赶路的人着急,心里怕,想得到,担心失去,一路上就从没真正心安过。“安然若素”,“泰然自若”这些都是形容慢的人的,慢的人心里无关得失,他们自然无所畏惧,馨宁神悦。
这些赶的人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那些迷惘的跟风者,比如读书时有的快不了的同学在这种环境下变得急躁起来,到最后发现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时,他们只有选择自暴自弃,跟着大众敷衍着哼两声,心里预想着滥竽充个数也可以混过去了。
读书的时间好了,如果不是几个男生提醒我,我都忘了从心予这潺潺细水,润物无声的读书声中走出来。我轻轻的走开了,不愿意去提醒心予,当所有的声音都静止了,同学们的眼光一同都投向了她,心予这时才发现是时间到了,她看着我腼腆的笑了,我也跟着笑了。我毫不掩饰的跟大家说:“心予同学真真的读得好!大家该多向她学习。”心予听了,开心极了。有几个同学听了后有些不服的替自己争辩道:“老师,我也读的很好。”我笑说:“我知道,我没有说你们其他人读的不好,只是心予读的太出色了。你们大多数人都很用功,我记在心上了,下次继续保持。”说完,我将办公桌抽屉里的牛奶糖每人奖励了几颗,众人一阵高声的欢呼雀跃倒让我吃了一惊,那一刻的他们仿佛中了五百万的大奖一样,相对于大人来说,纯真的孩子们真的是太容易满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