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痴呆//《泉城晨话》//第305期
(2024-11-07 10:10:14)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防控痴呆//《泉城晨话》//第305期
杨延斌
到目前为止,老年痴呆仍然是世界性的不治之症,唯一的选择就是预防延缓痴呆病的发生。
老年痴呆症(不死人的癌症),医学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逐渐发展演进的神经性疾病。罹患这种疾病的老年人,儿女们只要留意,很早就会发现以下征兆:
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在眼前的记忆减退,比如刚刚发生的事情就记不得,刚刚说过的话回头就想不起来;拿着手机找手机,攥着钥匙找钥匙等等。
语言表达逐渐迟钝:词汇量减少或者想说一个词就是想不起来,经常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睁着眼说错话、胡话,对于想干的事情,手脚动作和语言协调不起来。
时间和地点定向力差:经常出现转向、迷糊现象,记不准日期、钟点,在熟悉的环境也能迷路。
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下降:对正常的事物不能做出正常判断,难以理解正常的人情世故,对亲人的关怀反应缓慢冷漠。
情绪和行为异常:容易焦虑、抑郁,性格变得自私、多疑,经常莫名其妙地发邪火。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难以胜任日常家务,以前会做的事情现在做不好了,手脚也变懒。
认知障碍:在短时间内无法叫出动物或晚辈的名子,有时眼看着水果就是想不起叫啥。偶尔看到以前的熟人,对方热情打招呼,他却想不起来人家是谁。
识数能力下降:数学计算能力减弱,对于简单的加减法也无法计算清楚,比如菜多少钱一斤,实际买了多少、花了多少钱,就是算不过来。
自主性降低:失去做事的主动性和兴趣,目光淡漠,表情发呆,注意力集中不起来。
性格变化:行为和以前截然不同,变得急躁、易怒,不愿意和任何人交流,更不愿意往人推里凑。
如果老人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确诊病情。一旦确诊老年痴呆,想治是治不好的,只有改善老人的生活环境,不让老人感到郁闷、寂寞、烦躁,时时有人陪伴说说笑笑。明白点儿说,这样的老人渐渐就变成不谙世故的老小孩了,身边也离不得人照顾了。痴呆初期的老人一旦离开人照料,就想出门找家人,这一找就会走失,给一个家庭造成的麻烦可就大了!
现在有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嫌老人爱叨叨。希望看到这篇文章后,一定要改变对老人的态度。假如你家的老人爱叨叨,你就偷着乐吧。其实老人爱说爱笑爱喳喳呼呼,一天没完没了地叨叨,,岂不知,这是预防或延缓老年痴呆最有效的方式。
郁闷不乐,沉默不语,抑郁寡欢,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家庭气氛沉闷,成员间疑神疑鬼缺乏信任,相互猜忌,家庭气氛有种憋闷缺氧的感觉,失望情绪笼罩在老人心头,这些都是能产生老年痴呆的重要原因。
只要你家的老人保持能叨叨,就是在给年轻人延缓压力的来临,你就任其叨叨吧,这或许就是一个家庭的福分。就怕老人想叨叨,年轻人却强迫老人闭嘴,把老人逼成闷葫芦,这样的老人就离痴呆不远了。
老年人的叨叨,就像年轻人唱歌一样,年轻人唱起歌来兴高采烈,老人叨叨起来也是在自娱自乐。你唱歌是分享快乐,老人的叨叨也是性情的表达,只是方式不同。
如果年轻人渴望老人多陪伴几年,你就不要厌倦老人唠叨。也许老人的唠叨,正是延长家庭幸福的重要因素。就怕有一天你想念老人的唠叨了,老人却早就去另一个世界唠叨去了。
有篇文章说,当你老了,就知道有几个知心朋友、老同学、老同事有多么重要了。现在七十岁左右的人,最致命的杀手已经不是三高了,而是忧郁症,自闭症,痴呆症,失忆症。
几种毛病真能让一个好端端的老人变成失忆的老孩子。以上这些毛病一旦得上,想吃药打针都无济于事。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许多老人因为心绪不佳,经常感觉吃嘛嘛不香。
我想起一个养鸡场的故事,鸡场主做了个实验,把几万只鸡分成两个养鸡棚,一个棚里放音乐,一个棚里不放音乐,结果听音乐的鸡下蛋率明显高于不听音乐的鸡。
放在老人身上呢?经常听音乐的老人,肯定和不听音乐的老人精神状态大不一样。说来说去,老年痴呆的罪魁祸首还是精神状态不佳所致。
老年痴呆绝对可以预防。最有效的预防就是聊天甚至吹牛。有资料证明,经常说说笑笑,唠唠叨叨的老人,绝不会得自闭症。一个敞开胸怀的老人,咋会痴呆呢?
一个爱说爱笑的老人,起码有以下好处,活跃大脑,保持思维敏捷,举止灵活。语言和思维是相互沟通的,尤其快速说话的人,会锻炼思维的快速反应能力,增强记忆力。一个不爱说话的老人得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很高,爱说话善于交朋友的老人,能够及时排解心理压力,痴呆症也会绕着走。
我的话可能说得挺土气,但其中的道理绝对行之有效。所以我最想说的是,年轻人,再别嫌你家老人爱唠叨了。他们的唠叨,或许就是生命运动的一部分!
2024年9月4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