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暖心//《泉城晨话》//第303期
(2024-10-29 12:10:42)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小事暖心//《泉城晨话》//第303期
杨延斌
昨天几个文友在山东财经大学社区以茶相聚,在去酒店午餐的路上,大家你一句他一句地边走边闲拉呱儿,主要说的是我的《泉城晨话》为什么能有那么多话题。说着说着,就从贾先生嘴里迸发出几个《泉城晨话》新话题。这个说老杨你先写这个话题吧,那个说这种贴近民生的话题,你不快点写出来,过几天一旦忘了,岂不可惜!
是啊,一下子有了几个好话题,我巴不得一个早晨都写出来!
不过饭得一口口吃,话得一句句地说,今天就先捡两件小事儿说说吧。两件小事儿都是我的好友贾先生说的,事情的起因,也是因为他给政府的建言被采纳而发生的。但他很低调,干了好事儿却不愿让人知道他是谁。其实这是往脸上贴金的事儿,换了别人,早就仰起脖子吹喇叭啦!干好事不留名,这也是一种高尚情怀。
第一个小事。贾先生指着竖在财经大学门口两侧人行道入口的大理石桩说:你们看到了吧,把这些石柱子竖在人行道入口,目的是不让汽车、三轮车停在人行道上。这样虽然挡住了汽车、三轮车,但也给行人造成了不便。大白天走路还问题不大,一旦晚上灯光不好,行人可能撞到石柱子,骑自行车的人很容易撞在石柱上摔倒。他就把建言通过齐鲁壹点情报站发布出去,建议相关部门,最好在石柱上贴上醒目的红色反光标志,这样可以提醒行人注意。
朋友说咋也想不到,他的建言很快就有了着落,仿佛在一夜之间,每个石柱上就都贴上了醒目的红色反光标志。
我和朋友一样感慨道: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真感觉有点儿奇妙,现在政府部门的工作作风真是大有长进,在服务民生方面,已经有力雷厉风行的意味。这要在以前,即便建议被采纳,要落到实处也得等到猴年马月。
看起来这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但事关市民出行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儿。可贵的是,有关政府部门如此认真重视一个市民的建议!这让贾先生偷偷乐了好一阵子。
我们经常把要做热心市民挂在嘴上,但对一部分市民来说,只是一句口号而已。只有像贾先生这样关心关爱泉城的市民,才能热心提出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我认为只看到问题不说,或者只知道发牢骚,算不得热心市民。像贾先生这样看到问题后,能够给政府建言献策,才是真正的热心市民。
政府也不能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就是最大政治这种理念,像嚼泡泡糖那样嚼来嚼去,而要像采纳贾先生建言那样,及时接纳合理化建议,才能以实际行动关注、关爱、服务民生。
我觉得一个城市,能够有市民建言献策才是应该有的模样,就像贾先生那样,尽管发现的是芝麻般小事儿,也能够积极主动向政府建言,这才像个城市主人应该有的修为。我被贾先生感动了,由衷向他致敬!
第二个小事儿。贾先生说他在去年冬天,也是通过齐鲁壹点情报站发布出去的消息。
贾先生在冬天的某个早晨,想乘公交车时猛然发现,等车的老人们都抱着膀子站在公交站牌下,他很纳闷的是,站牌下的凳子咋没人坐呢?细一琢磨他才猛然憬悟地发现,原来的木板座位,不知啥时候换成了不锈钢座椅。你想想看,大冷的天儿还有凉嗖嗖的风吹着,等车的人看着钢板,一定会下意识地感觉到那钢板的冰冰凉,谁的屁股还会坐上去呢?贾先生认为这是有关部门缺乏了解民意,是好心干了市民不喜欢的事儿。他就及时把建议将钢板座椅再改成木板凳的建言发到了齐鲁壹点情报站。
结果在某天早晨,贾先生发现他的建言变成了现实,公交站牌下的钢板座椅都变回了木板座凳。一个普通市民的两次建言,有关部门竟然如此神速地予以采纳,这让贾先生产生成就感,想起来就乐呵呵。
这事儿真值得一乐,也值得自斟自饮到微醺。
这样的个小事儿要在以前,即便建言被采纳,真要落实到实处,还不得等到猴年马月呀!
其实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心里也像明镜一样,所以济南主管部门这种立竿见影的工作作风,就得到了市民的交口称赞!
政府做了什么好事儿,市民心里都有一杆秤。市民的生活就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谁要是干了伤害市民的错事、坏事,绝对瞒不过市民的眼睛;政府为民干了任何一件好事儿,哪怕像给人行道入口的石柱贴醒目的反光标志、把公交站牌的钢板座椅改回到木板凳这样的小事,市民都看在眼里,感恩在心!
一个城市也就像一个人一样,平日里哪来的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能够保持社会秩序的稳定、安宁,就是一个城市的最高政治。而这种安宁稳定,少不得城市主人的积极参与。
济南是我们的家园,只要看到哪个角落需要整改,一定要像贾先生那样,不仅要指出问题所在,还得建言献策如何整改。
2024年8月28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