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是药//《泉城晨话》//第302期
(2024-10-29 06:39:38)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良言是药//《泉城晨话》//第302期
杨延斌
8月23日上午,由山东省写作学会、济南市作家协会、山东金融文学、《都市头条 济南头条》联合举办了《泉城晨话》出刊300期纪念座谈活动。我十分感恩和感谢莅临会场的王景科教授、耿建华教授、韩品玉教授、省市作协领导飞天副主席、尚启元秘书长、付坤大校、贾善耕主席、张坤堂校长、冯鲜校长、沙济民主席、李广聚书记、作家王云霞、曹雪雁、付朝兰、远道赶来的夏津好友宋云亮主席、于佃俊主席、临清作家王新芳老师,致谢现场拍录的诗人李鸿飞先生、书画家刘长勇先生。
叩谢操持此次活动的宋俊忠主编!
十分荣幸的是,张炜主席为《泉城晨话》题写了刊头。原中国作协副主席邓友梅老先生写来了贺词。因意外不能与会的好友郭澄清教授,写来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意外惊喜的是,山东金融文学主席贾善耕先生,为我写了一首歌《祝贺老杨》,为这次纪念活动增添了特别纪念意义。抄录歌词如下:
老杨啊老杨,我祝贺你,泉城晨话到三百期。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况且到了这把年纪。
自学成才作家梦圆,人生坎坷惊动天地,弘扬正能三天一篇,虚心听取读者建议。
老杨啊老杨真不容易,夕阳路上令人称奇,毕竟已近七旬年纪,首要的还是保重身体。
啊文友聚会为你点赞,有青年也有前辈。这首歌曲赠送给你,文学征途万事如意。 保重,如意……
《泉城晨话》自2022年1月22日创刊以来,分别举行了70期、100期、200期、300期座谈会,并于2023年开展了阅读有奖征文大赛,这些活动大大提升了《泉城晨话》专栏的社会影响力。300期的刊发量已经有了规模效应,累计800多万的阅读量、6000条留言,证明《泉城晨话》已经具有较深远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这样的效果,是我祈愿500期达到的目标,现在看已经大大超越既定预期,借此我也自豪一下。
在座谈会现场,我的脑海突然闪现在三亚下海的情景。不管海浪多么汹涌,下到海水里的深度,只要站起来双脚能够站到海底,脑袋能露出水面,我就能任意戏浪。一旦游离海岸一百米之外,水深至2米以下,双脚再也够不到海底,这时我会产生莫名的不安。尤其在天黑后的下海体验,一旦游到双脚够不到底的深度,我就有种生命受到某种威胁的奇异感觉。我觉得大凡年老体力不支的下海者,一旦水深达到没过脖子,加上海风吹骇浪打,就会有种不踏实的感觉。
以上绝非题外废话,我是在佐证“脚踏实地”的道理。
我在三亚160多天,每天都下海游一次,就为体会一个道理:下海的深度一旦双脚踩不到底,若游累了想缓缓气力,人就失去了站稳的根基,不是漂起来就是沉下去。
我创作《泉城晨话》的过程,就像下海游泳,而这个海就是市井民生。一旦我游离了这个层面,就会两脚够不到底,那样就把《泉城晨话》写进了死胡同。所以民生永远是《泉城晨话》的根基。
这次座谈会和前三次相比有了本质不同,就像游到了深水区,再游下去,已经上升到技巧层面。关于如何能把《泉城晨话》写到1000期的建议,就从与会者的脑海喷薄而出,这让我受益匪浅。人人发言都是赞扬一带而过,提出不足,拿出意见建议。尤其张坤堂校长、贾善耕主席的恳切发言更像是精准“射击”,在我心里惊起涟漪,这让我十分感动、感谢、感恩!
我和绝大多数作家一样,也感觉听到赞扬话心里很舒服,但我理智很清醒,懂得好听的话只能刺激大脑里的兴奋神经,对我继续写好《泉城晨话》并无多大益处。重要的是,好话听多了,容易松懈意志,诱导自己飘飘然。
文学创作好比下象棋,有人在一个圈子里,天天下棋天天赢,这等于天天在和低手下棋。一个棋手要找高手下棋,这样可能天天输,但只要能输得起,就是天天在进步提升。一个天天沾沾自喜于赢棋的人,就等于止步不前了。写作者亦然,天天沉浸在好话里,满足于虚无的夸奖点赞,这个人也就废了!
有人能够当面批评勘误,这是我难得的幸运。我常常做这样的比喻:你到医院找专家看病,需要提前挂号,而我在文学路上的“医生”,能够不挂号就为我诊病,这种难能可贵的思想境界是多么的无私高尚啊!
挑毛病和批评的话听起来不如夸奖顺耳,却能给我治病,这就像糖和药,糖的口感好,吃多了不治病甚至致病;良言可能苦得像黄莲,难咽却能够治病。
王景科教授的“罗卜快了不洗泥,文章是改出来的”有点儿迂回温良,是说我的文章有些粗糙;贾善耕主席板着脸责我“泉城晨话很缺泉,济南元素占比不高”;张坤堂校长的“要把一个社会问题说透”,是说文章存在肤浅。他们的批评都是一语中的!
能够听到批评声,这是文学路上的最好遇见。在我看来,批评者都是我的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