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恪守规矩//《泉城晨话》//第295期

(2024-10-01 07:35:43)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恪守规矩//《泉城晨话》//295

杨延斌

 

人生在世,要时时处处和守规矩的人在一起。一个守规矩的人,为人的人性绝对不会差。

天下规矩无处不在,自然规律是规矩,四季轮回五谷丰登是规矩,世间万物都在遵循着某种自然法则或者叫规矩。一个敬畏大自然的人,必然会恪守自然规矩。社会习俗是规矩,行为准则是规矩,生活伦理道德是规矩,一切约定俗成的传统法则都是规矩。一个人的生活底线,就是要遵守社会基本规矩。

有些社会层面的混乱,就是因为乱了规章规矩,甚至无视法律法规。一个混乱的单位,一定是把规矩当成儿戏;一个混乱的村庄,一定是村规民约遭到践踏。所以,社会规矩应该是轻易触碰不得的高压线。

与人交往,修身养性,处处都离不开规矩。懂得规矩,守住规矩,和守规矩的人在一起,才能守住人生底线。规矩就是做人的分寸。老祖宗传下来一句俗话:鱼放三日发臭,客住三天讨嫌。仔细想想,这句话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一道刚出锅的鱼吃起来鲜美可口,闻起来很香,但要是放上几天就臭了。你到人家做客,住个两天三天人家感觉新鲜,住的日子久了就会惹人厌,这就叫把握火候。

古人云,轻重不分非丈夫也。人要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不偏不倚、见好就收是也,就是能够把握分寸。有分寸感的人,说话得体,做事留有余地,让人感到亲切但又不失尊重。规矩是一种教养。生活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都是生活小节。
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人学历高,可能很没教养;有人可能没几年学历,举止言行却显现教养。守规矩的人必有教养,教养就是一个人的层次。

良好的教养并非单纯的礼貌,而是文化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守规矩是最基本的教养。就像前人说过的那样,心如规矩,志如齿横,平静如水,正直如山。一个有原则规矩的人,内心才能方正平静。

例如有对夫妻俩经营一个只有三平方不到的摊位,只靠摊鸡蛋饼维持生计,他们每天起大早,一天也只能赚一百多块钱,他们还有个大学刚毕业的女儿,在家里待业。一天,他们在摊位不远处捡到一个钱包,看到里面有几万现金、银行卡及身份证等,就立即联系失主来认领。失主拿出一沓钱感谢他们,却被他们断言谢绝。女摊主说:“如果我想要你这钱,还不如不还给你了,所以这钱不能要,拿了你的钱,我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那对很缺钱的夫妻却依旧坚守原则,就是真正的善良。原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规范。守得住原则,才守得住那份心安。规矩是一种底线,人有境界,才会有底线。境界给人以光明和希望,底线则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其实底线比境界更重要,一个人没有境界,顶多言行差劲一点,但没有底线就会出大问题。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缺德事儿都敢干。一个社会没了底线,就什么惨无人道都会发生。规矩是一种人品。在这个很认学位的社会,往往忽视了人品优劣。
一个社会或者一个人没了底线,什么事都会发生。社会上就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坚守了规矩,换来的可能是吃亏,但是他们认可吃亏,也要坚守规矩。这就是层次。比如有人干了几十年却一直是个处级甚至科级,原因往往是这些人“死守规矩”。我以为这个社会,身份高低不一定取决于水平高低。

有人从不攀附权贵,也绝不阿谀奉承,而是选择坚守规矩,守住底线。人要懂得哪些事做得哪些做不得。

规矩就是人性,人品是最高学位,有学问守规矩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人有才不如有德,有钱不如有品。

很多年前有个故事,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学子背着包走进校园,因为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正好有位老人走来,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他想轻装去办理各种手续。一个小时后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在几天后的开学典礼上,那个学生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这个故事足以佐证,人品才是最高的学位。你是什么样的人品,就决定了你的人生能达到怎样的高度。遵守规矩,品行自然端正,就算前路再窄,也能越走越宽。相反,那些一门心思走捷径的人,迟早会断送在自己的心机里,无视规矩的人,注定寸步难行。


古人曰,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生而为人,不可漠视规矩。不守规矩的人或许会在短期获得利益,但是从他不守规矩的那一刻开始,就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202481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