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拔河/《泉城晨话》第163期
(2023-12-30 21:25:26)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想起拔河/《泉城晨话》第163期
杨延斌
我在第161期说到《沤麻故事》,感觉意犹未尽。实际上,我那天刚刚站到西大桥上一想到沤麻,就想到在大场院晒麻,剥麻,沤麻皮子,打大绳(简易拧大绳机器)的情景。想到了大绳,脑子里自然就闪现用大绳拔河的故事。
拔河练就的是一个集体的团队精神,展现出的是集体团结的力量,检验的是拔河指挥的指挥能力和智慧技巧。在一根大绳上一决胜负的双方,各有十二人或者十五人,另加一名指挥。这是一项斗智斗勇,比技巧,比力气,比团结的群体运动项目,参与拔河的选手,肯定是身强力壮的大力士们。
我从上五年级开始,就是班级里很有力气的人之一,而拔河是每年六一运动会比赛的唯一集体项目,选手中自然少不了我。拔河也是个最热闹的群体运动项目,看热闹的人往往一围就是几百人,他们一般都会有倾向性地选边站,自然就分成两个阵营,各自都会为“自家人”助力呐喊。拔河很累,如果比赛的两伙人旗鼓相当,势均力敌,等到拔出胜负时,都会累得瘫坐在地下。有意思的是,很多看拔河的人会把嗓子喊哑,显得比拔河的人还累。
我第一次参加拔河比赛,是在上五年级那年的六一运动会。我们的比赛对手是七年级的毕业班,参赛运动员人人至少比我们大两岁。但那天的比赛,我们却拔成了2:2平。这个结果就像一场难分胜负的篮球比赛,对看热闹的人们来说,能够看到这样的赛事才是最过瘾的。那场比赛的对手是五年一班对七年一班,对方都比我们大两岁,个头也高出我们大半头,从表面看,这是一场不对等的拔河比赛。比赛到了平局这个份上,我们弱势一方已经大喜过望,一个个兴奋得就像斗牛场上的牤牛,眼睛瞪得溜溜圆,场上十五个参赛同学,在那会儿团结得像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大家趁坐在地下喘息的机会,相互手拉手,在指挥者的鼓励下,我们撕破嗓子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奇怪的是,对方参赛的队员们,一直就坐在地下处于静默状态。而我们却带羞辱性地大喊:“我们把他们镇住啦!我们…… ”最后的决胜局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七年一班胜利了。就在裁判吹响决胜哨子的一瞬间,对方齐刷刷猛然松手,我们猝不及防的十五个人,也齐刷刷摔了个大腚堆。倒霉的是在最后的我,因为身后没有垫背的,实实在在坐在了地下。在我之前的十四个人,在仰身倒地的一瞬间,都砸在别人身上,除了晃一下吓一跳之外不会受伤,倒霉的是排在最后的我,在被晃倒的那个瞬间,不仅被前边的人砸了一下,还实实着着蹲了个大腚蹲。当时我龇牙咧嘴想挣扎着站起来,结果一起身,就疼得动弹不得,我连疼带吓哇哇大哭起来。那一瞬间,我害怕再也站不起来了。运动会现场的医生,帮助我慢慢扭转身子趴在地上,他打开一瓶紫红色碘酒药水,在我的腚勾处连擦带按几下安慰我说:“万幸万幸,只是蹲了一下,放心吧,耽误不了你以后娶媳妇!”
那场我们渴望取胜的拔河比赛却输了,事后我就经常琢磨:我们输在哪儿呢?按说我们的气势高于对方啊!想来想去,终于想明白了。我们输在指挥员的智慧上。两队在2:2喘息的时候,我们在指挥员鼓励带动下,大喊大叫“下定决心…… ”这样不但等于不是在歇息恢复体力,反而大量耗费了气力,这等于是在替对手消耗我们自己的能量。另一个原因,七年一班毕竟高我们两个年级,平均比我们大两岁,从耐久力上我们拼不过他们。其实这个结果,就应该感到虽输犹荣了!而对方是在真正休养生息,从这个层面说,两方指挥员的层次不在一个层级。至于我们十五个人的突然挨摔,就有点儿诡异了。原因虽然不便明说,担任两队指挥员的两位老师,从此成为相互视而不见的路人。我个人的反思是,我们在大喊大叫时,就有羞辱人家的故意,而人家那瞬间齐刷刷一松手,就是教训我们的意思。
我1973年参加工作后,拔河机会就多了,有时两个排之间比赛,输赢代价是,拔输的一方请赢方吃一顿冰棍儿。后来感觉排与排之间拔河,枯燥呆板不刺激,就私下组团相互拔河比赛,最后发展到当地人和知青拔河比赛是最刺激的。总体而言,城市人没有当地人有劲儿,所以比赛十回,知青起码得九回请我们吃冰棍儿。
1976年我调到兵团化肥厂后(浩良河化肥厂),一年春夏秋三季,厂工会基本都组织车间之间的拔河比赛。我所在的热电车间因为职工基数大,身强力大的人有几十个。当然有劲儿的人再多,我也是不可缺少的主力,而且永远是排在后尾掌握平稳的那一个。
今天是我回查哈阳第43天,我们一会儿就退房,感谢万达宾馆的周到服务,祝万达宾馆永远红红火火。这是我在查哈阳期间的第20篇《泉城晨话》。再见了万达宾馆,再见了查哈阳,再见了,查哈阳的亲人们!我爱你们!!!
2023年8月15日于查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