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而歌/《泉城晨话》第152期
(2023-12-25 05:57:45)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与时而歌/《泉城晨话》第152期
杨延斌
2023年 7月20日上午,济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徐清源(飞天)先生,发我一份中国作协线上培训通知。我这次情况有些特殊,这个线上培训对于我,时间上着实有些实际困难,心里有些吃紧,有种担心完不成的感觉。因为,我7月3日已经和老伴儿带着两个双胞外孙离开济南,来到我的精神故乡黑龙江省查哈阳农场,进行计划内的一个半月避暑。所以能在查哈阳逗留这么长时间,是因为这里对于我的人生,有着特别重要意义。我是来寻找50多年前流逝在这里的青春岁月。从回到查哈阳的第一天开始,我几乎天天会友,访友,聚餐。而要完成中国作协的线上培训,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收看视频,完整地聆听几位导师的系统讲座。我既不能误了培训,又不能怠慢了友情,两样都很重要,一个也不能丢。但在这些日子里,时间真的很紧张,也颇感辛苦劳顿。
我想,中国作协的线上培训是耽误不得的,因为这个培训机会时不我待,尤其授课的都是大家名师,特别是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先生亲自领衔授课,感觉非常难得,我必须当做重中之重来完成这个培训任务。可是最近几天,我真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几乎是天天在努力挤时间,甚至是抢时间,白天活动多,我就是早起晚睡,也要克服困难坚持收看视频。为了不影响俩孩子和老伴儿睡觉,我就把手机放小声音贴在耳边听。整整用了五个早晨和晚上,终于完成了全部课程。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想写一篇学习心得。不是为交作业而写,而是真心实意想说说自己的感受。
我通过收看导师们的视频讲座,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个作家,不能愧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美誉称谓,所创作出的每一篇散文,每一首诗歌,每一篇小说,哪怕是一篇小品文,都应该对读者有个正面的思想启迪作用。作品要在一定受众范围有用,这是我的一贯主张。如果净用些美丽辞藻堆砌花拳绣腿式的文章,读者是会疲劳的。
我认为一个作家,就相当于一个社会的美容师,或者是一个社会角落的一盏灯。一个作家的作用,就应该看到这个社会的美,挖掘社会深层次的美,赞美歌唱这个社会的真善美,尽其所能用文字多为这个社会创造更多的美。当然,勇于揭露某个社会领域的假恶丑,贪腐堕落,用自己的思想和文字告诉读者什么是真善美,鞭笞罪孽,敢于向违背社会主流,违背民意的意识形态和反社会反人类的思想倾向进行勇敢的斗争,也是社会赋予作家的历史责任。如此说来,作家的担子确实重了些。但是,既然一个人走上了作家之路,也就等于把一副社会重担在了自己肩上。一个人跨进了作家门槛儿,就不是你想不想和愿不愿意为这个社会的思想阵地,文化阵地以及社会责任负重前行,而是必须具有社会担当,自觉担负起一个歌者和“美容师”的社会角色,树立起一个志愿扮靓社会,善于用感人的故事,鼓舞人,能够启迪人的心智的语言文字,为社会增添爱的温暖的责任意识。
有个词汇叫与时俱进,而我认为一个作家就应该与时而歌,为社会主流而歌唱,为社会正义鼓与呼。我认为每逢社会的重要节点,作家就应该勇立潮头,对社会起到引领作用。回眸三年疫情期间,纵观作家队伍的社会表现,我认为有些作家的社会站位出现了偏差。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作家,既应该是美的使者,也应该是思想阵地的一个兵,一个敢于面对邪恶冲锋陷阵的勇敢战士。
我认为一个作家的作品,必须时时处处体现出人民性,换言之,只要写出的作品是受到人民喜闻乐见的,这样的作家就会永远立于人民的视野之内。一个作家的笔下,所创作出的文字作品,就应该是民众所想的,所期许的。也就是说,一个作家要与时而歌,要主动甘当社会的润滑剂,要永远站位在人民的行列里,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那一滴。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凡是人民大众拥护的,就一定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我反对一个作家不切实际的标新立异,唯有顺从民意,顺时代潮流相向而行,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本分。
2023年7月23日于查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