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庄不寒/《泉城晨话》第14期

(2023-10-23 06:09:42)
标签:

原创

杂谈

分类: 原创

韩庄不寒/《泉城晨话》第14

杨延斌



今天是植树节。我脑子里忽然把夏津县只有38户人家的小韩庄,和一棵不老青松联系到一起。说来也是挺奇怪,一年半以来,不管拿起哪本书看,脑子里常常闪现《小韩庄》这部书的影子。不是不想读,是一摞排序要读的书,还没排到读她的时候。

我手里有四部有关小韩庄的书,一部是2020118日应文友李义福先生之邀,赴夏津县田庄乡小韩庄采访康泰颐养院时,小韩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韩美祥先生赠送给我的《小韩庄》;二是李义福和韩春奎先生编著的《小村大书》;三是于佃俊和高立先先生主编的《孝行天下》;四是李义福先生的作品集《家国情怀》。后三部书都是李义福先生送我的。按我的习惯,接到别人赠书,作为回应,要写一篇读后感。但收到赠书多了,免不得有个先来后到。今天的短文《韩庄不寒》算是对小韩庄的崇敬之意,也算是对李义福老弟的答谢。

我看过的书籍不算少,但由一个小村庄的人自写自编且印刷很精致大气的书,我第一次看到,真是长见识并感到既新奇又很了不起。这得益于小韩庄出了个军旅文化人李义福先生!

《小韩庄》绝非一般意义上阐述村风村貌村史的闲书,而是一部适合小韩庄每个家庭珍藏传递下去的,更是对全国农村有启迪示范意义的特色文化文明大书!

从这部书的记载看,小韩庄确实很小,村庄面积只有100亩地,耕地只有600亩,至2018年《小韩庄》一书出版,只有38户人家,不足300人口,是真正意义上的弹丸之地。但因为一部《小韩庄》的出版,却得到全国妇联领导高度评价,在夏津县也具有非凡影响力,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算得上是小村庄大格局!说明小韩庄不但不寒,还是个时时散发着正能量,处处让人感到温暖的“小火炉”。

从《小韩庄》一书的记述中,这个小村庄的来历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始祖韩士能,原系山东金乡县人士,明洪武四年(1371年),以千户厅宦游夏津,遂编入县籍,居城北关。昭穆迭隆,宗派日盛,遂成大族。韩氏之盛,所居狭隘,不便栖止,其十世三支韩体兑遂移居夏津城北十五里立村。因户少,故起名小韩庄。后又有李,,,,,,,孔氏等姓氏人丁来此定居。”看看吧,以上可是跨越近650年的历史啊!除去标点符号,却只用寥寥107个字,就把小韩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真有点儿史志的严肃味道。看得出这个小韩庄不愧有李义福韩春奎等舞文弄墨的才人。这就叫村不在大小,有能人才人就能出彩!

读过《小韩庄》一书我体会到,不仅一个人需要知道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一个村庄更应该知道立村祖宗姓氏名谁来自何方。但说归说,又能有多少村庄的后人能说明白本村几百年的历史?从这一点说,《小韩庄》的编辑出版起到了师范表率作用!李义福和韩春奎先生也是一不小心就干了一件对小韩庄,乃至对社会都是功德无量的大事!

再从《小韩庄》记载的家人家事看,一个“优良家风构成和谐小韩庄,并形成值得思考和关注的文化现象。作者从每个家庭角度切入,结合实际,突出特点,围绕‘孝心孝道孝行,仁慈仁爱仁义,和睦和顺和谐,善念善言善举,有志有智有为’等主要内容,挖掘祖辈的生活经历,家人的成长进步,亲情的触动感染及时代的社会变迁,进而编写了《小韩庄》一书,以启迪子孙,激励后人,创新创业,报效国家。”仅仅连标点150多个字,就把《小韩庄》一书的社会格局高高挺举到很高的社会层面。这真是如雷炸响,震撼人心!这是一段说怎么漂亮美好都不过分的文字!

一部《小韩庄》的成书要义,集中展现在每一双号页码的左上角上:“小韩庄,承载百年世事变迁,珍藏几代家庭记忆。”这一句话,我理解为是《小韩庄》一书的精神内核,所以在书中重复了120多次。可见这句话是这部书的魂魄!

新中国成立后的小韩庄历史记载,是从195051日建立中共德州地委,德州专署开始的。《小韩庄》一书的社会意义还在于,通过小韩庄70多年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态变迁,可以了然新中国社会政治生态的变化。从这一点看,小韩庄只是形态上的小村庄,实际上,却是个生机盎然变换一新的社会主义小康村。

向《小韩庄》致敬!向幸福的小韩庄村民致敬!祝愿富裕起来的小韩庄永远像一棵不老的常青树屹立鲁北!

2022312日于济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