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脚踝《泉城晨话》第3期
(2023-10-16 05:36:29)
标签:
原创杂谈 |
分类: 原创 |
善待脚踝《泉城晨话》第3期
杨延斌
我主张要善待脚踝的话题,几年前就想到了。今天终于憋不住要说出来。
估计有心人早就看到了,在寒风飕飕的冬雪天,不少年轻人脚上穿双厚厚的鞋子,腿上高高吊起裤腿子,裸露着一大截脚踝,上身却穿着大棉袄,显得上半截臃肿下半身单薄,极不相称。先不说冷风吹到脚踝上,容易让疾病在体内安家落户,只说上身粗下身细,比例极其失调的着装打扮并不美观,更显不出落落大方,反而让人感觉到下轻上重跟脚不稳。不管他们咋装作不冷,反正别人看着既感觉另类,又觉得冷。
不管天儿多么冷,只要两脚暖和,浑身就不会感觉到太冷,可见一双脚掌控着全身冷热。死冷的天儿,你把全身捂得严严的,偏偏让两只脚踝无遮无拦地迎风雪斗严寒,而双脚踝这个部位的几十个穴位,几乎就是一个人的命根子,就全身而言,这个部位是最娇气的部位之一,极其怕冷。我就不明白,那些到了风霜秋凉和严冬季节,还穿着吊腿裤子的年轻人们到底是哪儿错乱了,是不是管审美的那根神经被转基因了,还是审美意识回归到蛮荒时代?更有甚者,这种滑稽的怪象打扮,正在向孩子们和中老年人群蔓延。或许皮肤白嫩还入眼些,而有些人的皮肤黑黢黢,裸露出的脚踝部位像是长了皴,使人不忍再看第二眼,这是不是有点儿滑稽?而且,要是长着两条直溜腿还算好看些,偏偏有人长的是两条弯曲腿,却把两条瘦到贴肉皮的吊腿裤子套在腿上,不但不好看,反而显露出自己的短,这真真是在作践自己。
我想不管社会如何变幻,有些传统不能丢。比如脚踝长期着凉就会坐下病根,其中的简单道理不能任意颠覆。过去人们的裤腿子拖着地或者挽起来,看起来的确拖沓不利索。但我也极不赞成把裤腿子高高地吊起来,无故使脚踝受到虐待,这不但有损人体健康,视觉感官也不极舒服。
我想起年轻时在北大荒接触到的上海知青们。那时候人们说“吊腿裤子懒汉鞋,尼龙袜子露半截”,就是针对上海知青们说的。当时这么说不是赞扬,而是调侃讽刺他们。但其中的半句“尼龙袜子露半截”着实有点儿夸张,其实是上海知青穿的利索,两只裤腿既不长到盖过脚面,又不吊起来露着脚踝,显得就是干净利索。我认为上海知青们的裤腿子不拖地也不吊到脚踝以上,是对当时文明时尚的一种贡献。尽管那时有人调侃讽刺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绝大多数人都在效仿那些上海人。就是现今社会,上海人的着装打扮,总体上看起来,就是能掌握短到适可而止,长到恰当适度,让人看起来就是不拖沓,而显得一个人呗精神。
穿衣长短肥瘦合体,人就看起来格外体面。那些非要把裤子抠出几个窟窿穿,把裤腿子吊吊到裸露脚踝的怪异穿法,咋说也登不得台面儿吧?一个人必须露出脸,而且要处处维护这张脸。不该露的地方你非要露出来,那就是露丑!俗话只说露露脸儿,没人说要露露这儿那儿的。
我想到在北大荒的机械化不高时,四匹马拉的大车是主要运输工具。每架马车上都备有一根两米左右长,像碗口那么粗的木杠,一头就像炮弹头的形状,当地人管这种一头粗一头尖尖的木杠子叫绞锥。那时要把庄稼拉到场院,就要用这种绞锥绞紧车上的绳子。所以在北大荒,人们管年轻人穿的那种比裤子短又比大裤衩子长的裤子叫绞锥库。意思是说穿上这种露着脚踝的吊腿裤子的人,两腿看起来就像竖在地下的两根绞锥。人们这样比喻当然不是赞扬而是贬义的调侃讽刺。
过去人挨了冻就上炕暖暖脚,或者是脱了鞋烫烫脚。两脚热乎了,浑身立马就不冷了。现实生活也有一种常识,如果一个人发高烧,你摸他的身上是发烫的,但摸摸他的脚一定是冰冰凉。你用热水泡泡脚,体温就会降下来。自小就常听老人们说,百病从脚起,人的两脚绝对不能着凉。你在年轻时亏待或者虐待了脚丫子,它一定会记恨着算你的总账。让两只脚踝长期着凉,就等于把疾病种在了身上。要想日后健康地活,在大冷的天儿就赶紧把脚踝捂起来吧。
2022年1月18日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