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合阳理学学人录
(2022-03-30 17:17:52)
标签:
文化历史 |
分类: 乡土历史 |
程朱理学,亦称“程朱道学”,由程颢、程颐创立,朱熹集为大成,元代起即立作官学,成为儒家神权与王权合法性之依据。理学之天理,乃道德神学,专求“内圣”之经世路线与“尚礼义不尚权谋”之致思趋向,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之建树,藉以强化民族注重气节与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之文化性格。张载之横渠四句,顾炎武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天祥之正气浩然,东林党人之风骨铮铮,无不深受理学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之浸润。
而论及清末合阳理学学人,则断难离开贺瑞麟。
贺瑞麟(1824~1893),字角生,号复斋,陕西三原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国子监学正,晋正五品衔。同治四年(1865)主讲学古书院,同治九年(1870)创立清麓精舍,光绪初改为正谊书院,授徒讲学,时人推重,与山西芮城薛于瑛(仁斋)、朝邑杨树椿(损斋)并称“关中三学正”。左宗棠称其“学术纯粹,真朱子的派”。曾任三原知县的焦云龙称其“道德高深,横览十八省不能有二,薛仁斋、杨损斋今之名儒,贺复斋今之大贤,后有圣帝明王,复斋先生定然从祀(指从祀孔子)”。张愚生称其“无一毫之驳杂,无一息之间断,已造到圣贤地位”。侍讲学士高锡廷撰先生祠联云“先生衍关学传,力抵横流,独以潜夫担圣道;并世有宋儒出,未遑亲炙,谨从高弟淑前修”。可见,称贺瑞麟一代理学之大师,确是当之无愧。
《贺瑞麟集》乃今人编辑的贺氏著作全集,收录有《清麓文集》、《清麓答问》、《清麓遗语》、《清麓遗事》、《清麓日记》及附录,附录又包括《贺复斋先生行状》《清麓年谱》《贺复斋先生》《贺清麓先生年谱》《贺复斋先生传》《贺复斋先生墓表》等。见于《贺瑞麟集》的合阳人,有王照、王念曾、王慰曾、王捷三、薛在庭、谢同升、谢化南、谢希贤、雷柱、行鸿雅、党源、党兴德、王谢氏、杨澂清等。除了行鸿雅、党兴德为医士、王谢氏为烈妇外,其余多以贺瑞麟为师,修习理学。其中,王照与王念曾为父子,谢同升、谢化南、谢希贤为祖孙,父子祖孙俱师一门,亦是佳话。
《清麓文集》为贺瑞麟著述,门人所辑,共二十三卷,其中第二十至二十三卷为合阳人雷柱编辑。文集中涉及合阳人氏题目共二十七则,其中涉及王照四则、王念曾一则,王慰曾一则,薛在庭一则,谢同升三则、谢化南十三则,谢希贤一则,党源一则,党兴德、王谢氏各一则。
《清麓答问》四卷、《清麓遗语》四卷、《清麓遗事》一卷均为合阳人谢化南编辑。《清麓答问》为贺瑞麟答复生徒语录,涉及三十七人共七百零八条,其中答复谢化南三十七条、党源二十三条、王念曾十六条,三人合计八十六条。《清麓遗语》为贺瑞麟生徒十一人所记,共十八篇七百五十五条,其中谢化南记二篇二百零八条、王念曾记二篇四十一条、雷柱记一篇一百三十六条,三人合计五篇三百八十五条。《清麓遗事》亦为谢化南所记。
《清麓年谱》为兴平张元勋辑,合阳人杨澂清与长安王铭鼎、潼关任忠恕共同参校。
从上可以看出,清末诸多合阳学人,皆投在贺瑞麟门下。“贺门四先生”中,即有合阳王照与谢化南二人。除了上述人物之外,其他合阳人未载入文集者,则应更多。贺晓林先生即曾告余,贺俭村贺圣泉亦受学于贺瑞麟之门。而合阳学人,遂较多参与了贺瑞麟著作的编辑工作,负责了相当的篇幅,作出了极大贡献。
而今天吾等合阳人,又能知其几位?
先从吾族先贤王照叙起。
王照(1836-1901),字反之,学者称石城先生。世居合阳良石村,至其高祖迁居良石城。精勤有为,兼善六书,为清麓精舍诸生之冠。甲戌(1874)奉贺瑞麟招,与杨凤诏、扈森、雷柱、马鉴源等在传经堂参校朱子书。庚辰(1880)冬,受业于贺瑞麟。秦州张公育生宰凤翔时,创立宗铭书院,礼延主讲,殷勤教授,不料病殁于书院。其子闻讣奔丧,亦并殁于西凤。邑人士知与不知,同为随泪,厥后合词恳张公撰文树碣墓阡。其甥杨子直,收存遗稿,欲谋付梓,未知施行。
王念曾,字鲁子,王照之子。贺瑞麟为其作《王念曾鲁子字说》。
王慰曾,字力夫,儒学生员,合阳长洼村人,品行方正,高洁好古,嗜程朱之学,肄业清麓书院,年至七旬手不释卷,著书十余卷,创修本族族谱。后入岐黄之学,活人无数。《清麓文集》有《答王力夫书》一篇。
王捷三,合阳人,不知其村。贺瑞麟为其藏品作《方正学书跋》。
薛在庭,字厚庵,合阳徐水沟北杨家庄人。曾撰《宗铭书院山长王君反之圹记赞》。《清麓文集》有《答薛厚庵书》。
谢同升,字敏斋,世居合阳县城南街,先世皆以孝友廉朴相传。家风彬彬,有古人意。老益谆谆,命诸子修葺族祠,复祭祀。光绪丁戊间(1877-1878),岁大饥,人相食,乞食者盈街巷,闭户皆不纳,君自煎面汤和油渣,日辄数百人,人一椀,凡三月,其质行及好济人多类此。君好读书,晚闻四方讲程朱学者,益用爱慕,必遣诸子拜谒从游,而教季子华南尤恳切。《清麓文集》有《谢君敏斋小传》。
谢化南,字季诚,号景山,学者称景山先生。谢同升季子。先从学于杨树椿,戊辰七年(1868)春,以父命,受业于贺瑞麟。曾教授坤龙村,村临河,名其学舍为“临深”,贺瑞麟为其作《临深书舍说》。淹贯诸经,敦行不怠,在两先生门居高第,喜读周易。和平乐易,湛深牺易,于程朱各书熟读而身践之,教人恳挚醇切,同郡之士熏其德而善良者,虽殁世犹服其德教不少衰。民国十一年时,即世已数年矣。蓝田牛兆濂为之作《景山谢先生墓表》。所著《景山乱稿》,已钞校成帙,未知梓行。《清麓文集》中,谢化南出现次数最多;《清麓答问》四卷、《清麓遗语》四卷、《清麓遗事》一卷亦为谢化南独力编辑,其于保全其师著作有大功焉,非一般人物可论,值得深入研究。
谢希贤,为谢同升之孙、谢化南之侄。《清麓文集》有《赠谢希贤》一篇。
雷柱,字立夫,合阳团结村人。幼年读书,即不事贴括,好研究古人性命之学,先从杨树椿游,丁丑三年(1877)受业于贺瑞麟,肆力于程朱之学,兼治经学史学,与谢化南相切磋,诸大宪请屡至省垣高等存古襄校学务。所蓄资多购书籍,年八十余犹朝夕披卷。著《曾子点注》一卷(刊行)、《五经意解》四卷、《文集》二卷、《论语类编》二卷。雷柱无子,陕西省书协原主席雷珍民先生即为其外孙女之子。
行鸿雅,字以南,合阳人,不知其村。精于医术,曾为贺瑞麟之女诊治。
党源,字清之。合阳人,不知其村。《清麓文集》有《赠党清之》一篇,《清麓答问》有《答党清之》一篇,凡二十三条。
党兴德,字古直,合阳南坊社村人,幼嗜读书,家寒改习贾,然独好医家言,因业药肆。事继母能得其欢心。令长子全盛贾三原,己则居凤翔药肆,宽恕不重利,医人不责谢。妻亡时年仅三十二三,效曾子不娶后妻。全盛与贺瑞麟交二十载,《清麓文集》有《医士党翁古直家传并序》。
杨澂清(1880-?),字濂泉,合阳南蔡村人,曾任渭南六泉书院院长,兴平爱日精舍主教,1923年至1927年任教于三原清麓书院,为民国间渭北著名教育家。教学之余负责出版清麓丛书,与长安王铭鼎、潼关任忠恕同校清麓年谱,深得著名学者蓝田牛兆濂(1867-1937)、兴平张元际(1851-1931)和张元勋(1863-1955)兄弟器重。1920年应其友良石村王景勃(1889-?)之请,作《良石村王氏己未支谱序》。
上述诸学人,虽学术精湛,而遭逢乱世,名遂不彰,甚至于不知其村,况乎其嗣?此其诸学人之悲耶?实我合阳文化、中华文化之悲耳!余常寓外,亦难搜访合阳先贤著述,深望邑中有心人士留意,善于发现其事迹,发扬其学行,深入作此实际之工作,不亦较虚编浮文、滥树庸才,更为吾郃文化增光乎?
后学素斋参照《贺瑞麟集》辑于长安
2021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