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年的那一天--母亲将妹妹送给了别人

(2020-07-20 06:13:37)
标签:

妹妹

送人

乞丐

童年

尿床


  我妹妹比我小6岁,生下一看是个女孩,一口奶也未被吃就让人送到乡下找奶妈喂养。我10岁时又生下一个小弟弟,在怀孕时我就听到母亲与外婆的对话说“如果是个女孩就送人,是个男孩就留下”,在她们母女眼中,女孩是赔钱货,替别人家养大后还要出一批嫁妆嫁出去,幸运的是小弟弟,留下了,我小时候经常抱他的。

  妹妹4岁时从乡下奶妈家回来,当然母亲不喜欢她,妹妹的童年过得很艰难,比我难多了,母亲对我是不喜欢,对她,可以说是虐待,她回来后母亲总觉得她是多余的,横竖看不上眼,小小年纪母亲安排她早晨起来要将二个哥哥的尿壶倒了,冲刷干净,为此,父亲早有异议和反对,“他们二个都比她大,让他们自己去倒”,然家中强势的母亲控制一切,照样不变。妹妹夜里要尿床,我大弟弟也尿床(他太珍贵了,一直尿床到14岁),大弟弟尿床只是说“怎么又尿啦!”,让保姆清洁,被和垫子拿出去晒干就是了,而妹妹尿床(她比大弟小四岁)则是痛苦多了,两条大腿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不是打,而是用手将妹妹大腿上的肉拧过来(注:从医学的角度是,这一拧,将正常结构破坏了,神经和微小血管受损,要多少天才能恢复过来,还没恢复又尿床了,又这样拧过来,,)还骂个不停,从二个同样尿床的(兄妹)孩子不同的处理方式,我想世界上也没有多少个做母亲的能干得出来。

 

  妹妹五岁那年母亲将她送给了别人,将自己的孩子送人,肯定会想到家中贫困得养不起,吃不上饭才忍痛割爱的,可我家不是,有抽水马桶,有自来水,有浴缸,有牛奶巧克力吃,有保姆,还有不定期来家的裁缝,算是在当时属于比较富裕的了,仅仅是因为不喜欢女孩,容不下一个女孩在家存在而送人,后来知道了这也是母亲家的遗传,她本人一生下来就已经放在一个竹篮中准备送育婴堂的,后来被她的爷爷喊住了,说“今天是个什么日子啊”才留下来,成了这个大富贵人家的三小姐。这种遗传特性到我母亲这里又有了一些发展而已,是重男轻女的“加强版”了。

  妹妹送人之后,家中突然少了一个人,我不习惯了,因妹妹与我原来睡在一张床上,现在觉得里面空空的,我晚上睡时在想,我们家不愁吃不愁穿,怎么就不能给妹妹一点吃和穿呢,她也吃不了多少,穿的又都是我们穿过的旧 衣服。至于父亲怎么想,有没有反抗过,我不知道,只知道有一次他出差上海回来,给五个孩子一人一双袜子,唯有妹妹给了二双,我的二个弟弟看到后气不过,将她的其中一双用剪刀剪了,母亲看到也没怎么样,后来我也知道了,这是父母之间的再一次无言的较量,结果,父亲总是输。

  五岁的妹妹在别人家中常想着逃回家来,虽然这个家对她不怎么样,但毕竟是自己的家,有父母和兄姐,还有一个小弟弟,是自己熟悉的地方,有一天她逃回家来时迷了路,越走越远,被一个乞丐领走,想不到那时的乞丐竟然如此优秀,是的,我以优秀二字来形容并不夸张,要是发生在现在,不知会发生什么呢!那乞丐抱着妹妹一家一家地问“这孩子是谁家的?”“这孩子迷了路,是谁家的孩子?”,,,终于给他问到了,才有人领着这个乞丐到领养人家里,给了乞丐一些大米作为报酬(现在可能要狮子大开口了),此事发生后领养人再也不要妹妹了,直接将她送回家来,从此我床上又回复了正常的姐妹床,直到我上大学后离开。其实,看来妹妹尿床后的艰难痛苦,我很想半夜叫醒她起来尿尿的,谁知自己睡得像个“死猪”一夜到天亮,没有尽到做姐姐的责任。

  当然,妹妹回来后,一切照旧,仍然过这种生活。当然了,她也在一天天地长大,她的内心深处我可以想象,我们姐妹俩性格不同,她性格强,打她,扭她,骂她,她不哭不闹,眼里充满着一股我说不出来的味道,瞪着双眼看着母亲怎么样打她拧她,再后来妹妹甚至有些可怕的想法,我能理解,不想说了,这是物极必反。

  父亲工作忙碌,又因各项运动被整,自己都焦头烂额,有好几次被隔离审查不能回家,他无力有时甚至也不知道二个女孩的境况,在他有限的范围内尽他所能照顾我们姐妹,我们姐妹都知道,我们俩对父亲很敬重,很感恩

  父亲去世那年,我在医学院二年级,妹妹已是初三了,母亲还是要将她去送人,说家里经济困难了要少一个开支,并让我大弟弟再去问以前的那家还要不要?此事我并不知道,是妹妹自己后来告诉我的,我知道后真的吃了一惊,初中三年级了啊,也是到了大姑娘时候了啊,还送人?我大弟弟还真的去问了,这一对母子啊!?真的不可思议! 后来我问妹妹,“你当时听到后有什么想法?”她回答我“转身就走,不理不睬,记在心上。”。

  后来妹妹参了军,一直在部队成长及工作,退休时是军级干部,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在部队建立了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有二个儿子及孙辈,然有二件事情是她是不让的——

 一是不能提及她的童年

 二是不想回老家去(虽然她住的地方离家仅一个小时的车,每年回去一次是清明节给父亲扫墓),不想回忆起这个她参军前的地方。

  童年的经历会陪伴一生,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体会不到的,这就是身临其境,有的人用一生在治疗童年,虽然作了好多努力还是治不愈,为人父母之人,如果爱,你们就生下他们,如果不爱,千万千万不要生下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