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79岁的知名作家向她的子女交代身后事——
“不论我生什么重病,不动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绝对不能插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她是这样交代了,我们不少人也这样学习了。
生命是质量和数量的统一,不错,质量第一,数量并非是生命的唯一追求,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对于插管问题,我们并不全懂,插管,还是不插管,要看当时病情的需要,是一种医疗行为,拒绝一切插管会让家属为难,更让医生为难!
是否放弃治疗,首要的原则是根据病情需要,也要尊重病人的意愿,是坚持,还是放弃,对家属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做的选择题。
她说“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管”,此话不适,插不插管医生决定,而病情是决定医生的治疗方案,当治疗还有转机,为什么不给生命一个机会呢?
作为医生,见过太多的死亡,比任何人都熟悉死神的气息,这是医生的职业素养,也只有在死亡面前,人,才真正认真懂得生的意义。
我们知道要珍惜生命,生命很脆弱,但在关键时刻也看到生命并不脆弱,经过必要针对性的措施后可能一切都变了样,其实,就在这样躺着的躯壳里面有一个很强的生命,也就是说,生命在最脆弱时反而看到生命的力量!
很多人将进入ICU病房当成“一脚踏进鬼门关”,不错,是如此,在ICU病房,是许多人生命历程的终点,同样,在这里,生命的顽强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很多人在这里转危为安,转出ICU进入普通病房,后来可以回家了,转出ICU的一般可高达80-90%,不能出来的仅10-20%,如果拒绝插管就可能是后者,为什么非要选择后者!?
在ICU病房一定会有各种仪器和管子的支持,难道插了管就是不尊严了,为什么医疗措施能助他一臂之力渡过难关的而非要放弃呢?!
即使不在ICU病房,就是普通病房,门诊,甚至在家中,有的管子还非插入不可呢。
比如说——
你尿滞留了,怎么使劲用力,用什么方法都无法使尿排出,膀胱胀得鼓鼓的,人痛苦得很,此时只要插入一要小小的导尿管,在家中就可很简单地将尿排出来且排空,如果此时你坚持不插管,最终膀胱爆破了,尿和血流了一肚子,后果可想而知。
比如说——
你因某种原因不能正常呼吸了(注:过敏了喉头水肿,会厌炎症或各种原因产生的呼吸道梗阻)此时唯一能救命的就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了,帮助你渡过瞬间难关,等好转后再拔除。
比如说——
你中风后不能吞咽了(注:中风后此后遗症很多,吞咽功能没有了),插个鼻胃管(鼻饲)给你营养是维持生命之举,据患者身高不同插入深浅不同,大约50-60厘米,从鼻孔插入,经咽,经食道,末端进入胃中,它不属于侵入损伤治疗,只要患者状况好转吞咽功能恢复就拔出,如果病人和家属不加区分地拒绝插管,就意味着病人会失去正常营养摄入,每天光靠静脉注入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安全的。不是有很多中风病人经过训练后恢复了吞咽功能自己吃饭了吗。
比如说——外科手术后,身上要插几条管子,尤其是腹部及胸腔的手术。
引流管(还有配套的引流袋或引流瓶)手术后是要引流的,引流的目的就是将患者术处多余的液体(积液,脓液,血液,胆汁等)和气体排出体外,避免这些东西聚集过多而出现并发症和感染。还要放置胃管行胃肠减压,还有导尿管等。
医生在做完手术后放置这些管子目的是
1,预防和治疗感染。
2,促进伤口愈合加快恢复,
3,减压作用。
4,充当医生的眼睛,因引流出来的东西可看到它的质和量,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5,这些管子本身就是一种治疗作用。到一定时候医生会拔去所有的管子。
又比如——便秘了,怎么办法都用上了还是拉不出来,医生会给你插入一个肛管灌肠,解决问题了
又比如,氧气管,静脉输液管,输血管,血液透析管,,不全都是管子吗。
应该写下生前预嘱,但对于插管问题要慎重考虑。不只是子女在情感上还是理智上不愿执行,而且有些已亲口要放弃治疗的老人,在经历生死瞬间也会反悔,有一老人在呼吸机里口不能说,用写字示意我们“活,我还想活”。就是有的自杀者在此瞬间也会反悔,曾碰到一服敌敌畏自杀者,在她尚未失去知觉前紧紧地拉着我的白大衣说“救我!救我!”
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珍重!插管,还是不插管,让医生决定好不好! 医疗,不足的还要自动放弃,为了啥。
当然,我也反对那些无效的治疗,几个医生都认为病情不可能有转机了,家属还一定要坚持抢救,按照现在的抢救水准,用各种仪器,管子,针药,让一个昏迷者拖上20来天也是可以的,值得吗?!
如果你一定要坚持写插管问题,这样写行不行?
“如果医生和其他医务人员都判我已是在生命终点了,我拒绝一切有创(伤)的治疗措施来维持我的生命”
(注:有创治疗措施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呼吸机送气,电击除颤等等)
总之,插不插管,与尊严无关,完全是医疗行为,我们不太懂,听医生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