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这东西可不好!
(2019-05-04 16:13:52)息肉,就是多余的肉,或者叫赘生出来的肉,在我们体内的空腔器官中长出来,黏附在器官表面,在我们的身体各部如鼻腔,声带,胃,肠,胆囊,膀胱等处都会长,如果一个器官上长了二个以上的息肉,我们称它为”多发性息肉“。
息肉长得缓慢,但隐藏得很深,不易轻易被发现,只有鼻腔镜,喉镜,食道镜,胃镜,肠镜等才能发现它们。
最易暴露的是声带息肉了,只要有芝麻绿豆大就让我们声音嘶哑;
鼻息肉长到豌豆大就出现鼻塞,鼻出血,就医时才让五官科医生发现;
胃息肉即使长得很大,我们也毫无感觉,要靠胃镜才能查出;
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大肠(结肠和直肠)中,约大部分的肠癌都是由它而来的,占了95%以上,它们是肠癌的前身,即癌前期病变,我们的大便出血了,还以为是痔疮呢,但有的实际上已到了肠癌的中晚期了,连我们自己都吓一跳,怎么会这样哟?!现实就是这样残酷!
原来,我们的肠道黏膜又光滑又平坦,其表面的上皮细胞每天有1/3在不断地更新及脱落,但因受到不断的创伤与刺激后,它们就不断地加速修复,过度的刺激过度的增生就形成肠道表面一个明显的突起,也就形成了肠息肉。
至于肠息肉的检查,目前主要靠肠镜检查,用吞胶囊摄影的方法目前还未普及,费用也昂贵。
凡50岁以上的人群应该去做了,虽然难受,但还可以挺过去,坚持20分钟也就可以了,老年人一般是不让用麻药的,咬咬牙坚持20分钟(我已做过三次了)。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应注意——
1,在肠镜下发现有息肉,取出送病理学检查证实是腺瘤型的息肉,那一定要撤底地切除,肠息肉有腺瘤型,增生型及炎症型三种,其中腺瘤型是癌前期病变。
2,如果肠息肉的蒂又宽又广,呈菜花型生长,高度怀疑已经癌变了,而息肉较小,带细蒂的还比较安心。
3,如果短期内迅速长大的肠息肉尤其易癌变或已癌变,直径大于2cm要及时处理。
4,多发性息肉癌变的机率高,要处理。
5,某些遗传因素倾向的肠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癌变的要年轻时就要肠镜跟踪及时处理了。
,换来“长治久安”。切除后还会再生长,也会复发,所以要定期到一定时候检查一次的。
再谈谈胆囊息肉,是胆囊内腔长出一个突起物,90%无症状,B超可查到,有肿瘤性及非肿瘤性两种,后者是由胆固醇形成,不会癌变,
长了胆囊息肉,要不要切,年轻人建议保胆去除息肉,老年人建议切胆,如有胆石症更应该切除。
具体地说,胆囊息肉要不要切,要看大小,个数,有无症状,及息肉的性质来决定
对于一些无症状的,小的(小于5mm
),胆固醇息肉,就不用切,但要定期观察;
),胆固醇息肉,就不用切,但要定期观察;
对于一些“立场不明”的胆囊息肉,如何?
mm,要切;
如有症状,与胆囊有关(找不到其他原因),要切;
如息肉虽然还小,但有癌变风险的,要切;
如无蒂的息肉,胆囊壁已增厚了,也要切;
超,如看不清楚,再用CT或
在复查过程中,胆囊息肉快速生长或已超过10mm,就要切。但如果随访复查过程中息肉消失了,皆大欢喜!胆固醇息肉有时会自行消失的,当然你要将血脂控制好为前提。
前一篇:囊肿。息肉。结节。
后一篇:这次体检发现了“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