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养育超级育儿师兰海孩子父母育儿 |
分类: 养育有道,什么道? |
主编推荐语:
父母对待不听话的孩子说他们“熊”,“熊孩子”长大后说“父母皆祸害”。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互相这么不待见的。生了养了抚育了,还变成鸿沟,搭桥建路的不容易,老话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为这一笔烂帐做了草率的结语。现在,搁你做父母的孩子身上,搁你养育的孩子身上,你愿意是这样的关系吗?
解铃还须系铃人,手下兵带不好,将帅的责任,孩子长“熊”了,父母有无法闪避的因由。
超级育儿师兰海与你一起解铃:“熊”孩子从哪里来?“熊”孩子有什么权利?
1、问:提到孩子的权利,父母可能就会认为得等孩子大一点或者懂事后才有。0-3的孩子能有什么权利,你的看法?
@兰海schwabing:
0-3岁的孩子应该拥有被尊重和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孩子的能力特点和发展,父母需要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喜好。其次,孩子受到尊重的前提是我们承认孩子们的感受,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以孩子们有表达自己情绪的权利。而父母会忽略自己是孩子模仿的对象,没有意识到自己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没有能力完全表达自己的感受之前,不代表他们没有感受,没有情绪,没有情感上的需求和权利。“他们还小,什么都不懂。”正是成年人无知和自以为是的体现。
2、问:在《超级育儿师》接触到的幼儿阶段宝宝,你认为他们主要表现出来的是哪些方面的问题?
@兰海schwabing:虽然每个孩子的行为现象有所不同,但造成这些行为背后有相同之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感缺乏的问题,由于孩子的安全感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们会胆小,会要求父母一直陪伴,会攻击别人来保护自己或证明自己的重要性,甚至会带来生理需求的变化。其次,就是不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孩子们的情绪没有得到重视,父母往往用威胁或者讨好的方式来制止孩子情绪的发生,这样不仅不尊重孩子,还会让孩子模仿父母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采用威胁和讨好的方式来处理和别人的关系。
3、问:在着力观察这些宝宝问题后,你的解决方案落实在什么地方?
@兰海schwabing:宝宝的状况揭示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所以,解决方案需要从宝宝的行为转向整个家庭大范围。首先,需要让父母重新认识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基于共识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其次就是重建整个家庭规则,虽然看上去大多素规则都是对孩子的要求,实际上也限制了父母错误的行为或鼓励积极行为的产生。最后,就是对父母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改变。方法的调整基于意识的改变,但是人都是有思维和行为惯性的,所以这个部分从“知道”到“做到”之间需要一段很艰难的过程。而在我的指导下做到和父母能够独立完成之间又是一个很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节目的地方,因为它提供了让父母独立操作的机会,并且在我重返家庭时可以有针对性的调整。
4、问:如果是父母的问题,必定是长期累积的,能够在有了宝宝后得到解决吗?
@兰海schwabing:我当然更希望夫妻能够在有宝宝之前能够更好的学习如何做父母,但现实是太多人认为父母不用学习。当宝宝出生以后,父母可能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特别是进入幼儿园等社会群体,父母能够从多种渠道获得对孩子的评价之后,才会逐渐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和改变。所以,大多数父母改变的原动力仍然是“问题”导向的,虽然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但现实就是这样存在。我更希望父母是因为孩子能够更好的发展的学习。而只是父母愿意改变,愿意付出努力并长久坚持下来,还是能有所变化的。所以,孩子是作为父母的成年人最大的改变动力,孩子让父母有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兰海答网友妈妈问:
5、问:兰海你好,我想问一下,我家大妞比较敏感,不愿意尝试新的东西。例如问她想学打球吗?她说好,然后开始教结果不学,问她是不是不想学,她点头,我说那好吧。然后她开始哭,问那你到底是想学吗?想学我就教不想学可以玩。她不回答就是哭,好话坏话都说了没有用。
@兰海schwabing:不愿意尝试新东西的孩子倾向于在意结果,而在意结果更多的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回忆下你们是否经常给予行为结果进行评价或比较,而忽略了过程?所以,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评价过程,另外,哭是孩子的一种情绪表达,我们需要关注和体会,但不能被哭所控制,要体会哭背后孩子的需要。
6、问:一岁半的孩子真的能听懂给他讲的道理吗?儿子最近老是攻击别人,尤其是打大人的脸,怎么让他改呢?他还比较任性,不满足他就哭,我就不管他让他哭,可是下次他还是任性还是哭啊,这个哭是不是改不掉?
@兰海schwabing:孩子接收和理解信息并非都来自于语言,而是和说话人的表情态度预期都有关系。但是一岁半的孩子攻击别人有可能是某种情绪表达的方式,所以建议你观察他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是否有规律,然后示范给他看使用何种方式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7、问:兰老师,您好,女儿9岁,开始思考生老病死,整天忧心忡忡,担心地震担心火灾担心生病,问这问那,面对孩子这样杞人忧天的提问,该怎样回答积极的引导?
@兰海schwabing:首先,需要认可孩子的感受。千万不可说“这有什么可怕的,没有关系”等的拒绝孩子感受的话。其次,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这些灾害背后的原因以及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方法来把危险降到最低。这样还能这种“害怕“变成难得的教育机会。
8、问:老师你好,我家儿子两周岁攻击能力特别强。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他都要打别人一下,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引导呢?
@兰海schwabing:首先,需要观察孩子是不让所有人靠近,还是不能让特定的人群不靠近。其次,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其他小朋友的要求,并不是想攻击他,而是有事情和他说或者想和他交朋友。最后,教孩子他需要如何安全的和别人保持距离。这点很重要,不仅是孩子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有时候同样是孩子和大人之间的问题。
9、问:关于孩子的打架问题,兰海提到三点:首先,需要客观还原事实真相。其次,客观判断对错。最后需要教会孩子保护自己的方法。简单的让孩子“还回去”只是在用一种错误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错误的行为。能否相对详细的介绍一下最后一点。
@兰海schwabing:保护自己的方法:1、被攻击时,首先回到人群中寻找老师的帮助
2父母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帮助小朋友来理解不同角色,比如让他扮演欺负她的同学,询问他的感受等等
10、问:您好,兰海老师,超级育儿师我一集不拉全看了,很受用,想问一下这个月27个月的女儿忽然说话结巴,该怎么样引导,谢谢
@兰海schwabing:首先,当孩子结巴的时候,我们不要焦虑,不要紧张,不会催促,不要指责。而是安静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把自己的语言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