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从孕育之初开始盼望,每天感受Ta的生长,努力去了解Ta…等待小生命降临的过程,自自然然如瓜熟蒂落。可是,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父母都不自然了,变焦虑了,乱了章法了呢?在爸爸妈妈与宝贝之间,是不是存在着许多不了解和误解呢?
杨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理专家,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对话主持:新浪育儿执行主编 郑先子
问:0-3岁宝宝的爸爸妈妈主要焦虑什么呢?
杨霞:现在很多家长焦虑孩子的智力开发、早期教育,很多家长在孩子3岁之前认字、学外语、听古典音乐、背经典,这是提前焦虑,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儿童在3岁之前主要是发展感觉、知觉、大小肌肉运动、语言、适应环境,需要训练宝宝抬头、翻身、爬行、行走、说话、抓握、交往、感知外部世界,如果你过早地教孩子认字,学外语、背经典,反而会造成孩子的自闭倾向,如果你在孩子婴幼儿期,做好了该做的准备和训练,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必要揠苗助长,这是家长自己的心理问题在影响孩子的教育。
问:老话说“3翻6坐7爬”,有些宝宝或早或晚,有的就没经历过,您认为影响大吗?
杨霞:据有关机构调查,北京有60%的孩子爬行不足或没有经过爬行就走路了,这样会影响孩子本体感的行程,影响孩子的动作速度、自控能力、自信心、协调性,以及学习能力,上学后,爬行不足的孩子会出现写作业拖拉、上课小动作多、自控能力差、体育不好、自信心不足、学习偏科等问题。孩子在婴儿期的行为表现就是其智力的表现,不要以为认字多少、记忆多少古诗才是聪明,其实不然,每个阶段的行为发展对于大脑的发育非常重要,运动促进学习,婴儿的学习不只是发生在大脑内,而更重要的是发生在运动中。
问:胆小、怕生、尿床、打人…这些习惯的纠正遵循什么样原则最有效?
杨霞:
遵循行为训练的原则,态度是温和的,行为训练是有规则的。胆小、怕生的孩子训练训练弹跳,如蹦床、跳绳、羊角球、袋鼠跳等活动。尿床的孩子需要训练爬行、爬山、攀岩、跳绳、拍球等协调性运动,促进大脑与身体肌肉的协调动作。打人的孩子不要让孩子弹跳,要多训练挤压式触觉训练,如按摩、大笼球挤压、游泳等活动。
问:
运动对宝宝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多少益处?
杨霞:人是通过六感(视、听、嗅、味、触、重力感)来感受外界事物,并通过感官将信息传递到大脑中去,大脑在经过整合之后再指挥四肢行动,这个能力被称为感觉统合能力。它决定了孩子学习时的注意力、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反应灵敏性、情绪稳定性、手眼耳协调性等。孩子是在母体中开始形成这种能力,并在后天的不断训练中完善。但是,有些孩子由于先兆流产、胎位不正、早产、剖腹产、难产、摇抱少、爬行不足、活动受限、运动协调性差等原因,造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足,表现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写字比划和部首颠倒,阅读困难,计算粗心;做事或写作业磨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害羞,社交能力差,容易受挫折,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粘人爱哭闹;偏食,饮食习惯不良;怕人碰触,攻击性强,喜欢招惹别人,等等。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而进行的大脑功能训练,运用一些专门的器械,要求孩子注意力非常集中地完成协调性的动作。感觉统合训练可以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不仅是解决问题,而且是预防障碍,还可以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提高智力和学习能力。
本期推荐书目
http://s7/mw690/0041vpXFzy6Hhe3qCMea6&690
《超级妈妈这样做:养育心理素质超强的孩子》杨霞著
围绕父母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和育儿过程中的常见问题,配合父母和老师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引导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