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研究》结题申请表
(2014-12-12 09:09:33)
标签:
教育 |
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
“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小课题研究结题申请表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的 有效策略研究 |
||||||||||||
负责人 |
包本义 |
工作单位 |
神河镇平安完全小学 |
||||||||||||
博客网址 |
http://blog.sina.com.cn/u/3686789523 |
完成时间 |
2014.12 |
||||||||||||
成果主件名称 |
(小课题申请、立项通知、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申请、结题报告) |
||||||||||||||
课题成果附件 |
(课题成果附件形式包括论文、研究叙事、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调研报告、学生数学小报等) |
||||||||||||||
序号 |
成果名称 |
成果 形式 |
应用发表情况(打“√”) |
||||||||||||
博文 发表 |
教学 应用 |
会议 交流 |
刊物 发表 |
||||||||||||
1 |
课题研讨活动记录 |
活动记录 |
√ |
√ |
√ |
|
|||||||||
2 |
我校解决问题教学研讨活动 |
活动剪影 |
√ |
√ |
|
|
|||||||||
3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小数除法解决问题例10》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及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按比分配》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及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求一共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及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分数的简单应用》教学设计、说课稿、评课稿及课件 |
设计 反思 课件 |
√ |
√ |
√ |
|
|||||||||
4 |
神河镇平安完全小学教师解决问题教学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 神河镇平安完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调查 问卷及分析报告 |
及分析 |
√ |
√ |
√ |
|
|||||||||
5 |
研究叙事和论文 |
研究叙事 |
√ |
√ |
√ |
|
|||||||||
为了我校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数学的思考方法来解释现实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能从数学的角度来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数个月来,我们组教师始终从我校“解决问题”教学实际出发,采用问卷调查、查阅资料、观看优秀的课堂教学实录等研究形式,不断总结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边研究边实践检验,即采取授课—研究—实践三结合的研究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和验证。经过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初步总结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面对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学生要通过一系列步骤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得出答案。教师应该把学生的解决问题看成一个过程,让他们以一种逻辑的、有序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行为。通过数个月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总结了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四个步骤: 1.理解问题 解决问题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思考他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这是学生在进行解决问题之前最重要的一步。如果学生不明确他们要做什么,下面的步骤也不可能做好。这一步,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述问题,解释这个问题要他们做什么;也可以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2.选择策略 这是关键的一步,学生必须决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是学生需要确定一个解题的计划或策略。在这个阶段进行讨论能帮助学生确定或选择合适解决问题的策略。 3.实践、优化策略 在这一环节,学生要对讨论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和优化。有时,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同学们提出的几种策略并没能解决问题,或者无法操作,这时应尝试放弃或改进,最终得到最理想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反思评价 一旦解决问题了,就应该让学生做下来,反思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做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评价在活动中自己的表现:说一说自己碰到了哪些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在活动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评价伙伴们学得怎么样;最后自己有哪些收获……这一步能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扬长避短。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按照这一过程有条理地、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成为有效的解决问题者。 二、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成长 1.学生方面 (1)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但是有专家在中西方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曾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在课题实施之前,笔者曾对本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了下面两个问题的调查:一是你在课堂上或生活中给别人提出过数学问题吗?二是当你面对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时,你会想到学过的数学知识吗?解决过的数学问题吗? 调查结果表明,有大多数的同学不会主动向别人提出数学问题,也没有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经历,他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数学组教师组织了学生写数学日记、编数学小报,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在校外收集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这就促进了学生主动的去观察生活,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2)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的目的,绝不是要消除差异性,而是为了给每个同学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地发展。“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依据各自的数学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同,思维水平的高低不同,但只要教师能创设好平台,做到人人参与,亲身经历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就能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实现了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是“应试教育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即根据不同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像一只“领头雁”,教师“讲”,学生“听”以这样单一的方式传递问题的答案。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积极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引导者。在课堂上,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插手,遇到难处,教师只是合理,适当地加以点拨、引导,决不以教代学;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独特观点时,教师认真地倾听,适时的点拨、评析,时时刻刻注意尊重学习的主体——学生,即使是与自己的观点相悖,也不一棍子打死。那怕学生的观点实在不可取,教师也是委婉地否定,时刻注意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合作的课堂学习中建立了融洽的朋友关系。 (2)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相长”学生由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 “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总之,这数个月来,在专家的耐心指导和我校数学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组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和我们老师都成长了不少,收获了不少,故申请结题。
|
|||||||||||||||
课题组成员名单(不超过五人) |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职称 |
职务 |
在研究中承担任务 |
|||||||||
1 |
党玉海 |
男 |
51 |
一级教师 |
教师 |
撰写论文 |
|||||||||
2 |
袁治刚 |
男 |
49 |
一级教师 |
教师 |
撰写教学案例及反思 |
|||||||||
3 |
包本义 |
男 |
28 |
二级教师 |
教师 |
撰写研究叙事、整理资料 |
|||||||||
4 |
唐架伟 |
男 |
27 |
二级教师 |
教师 |
指导学生办数学报等 |
|||||||||
学校教科研处审核意见 |
(学校盖章)
|
||||||||||||||
小课题研究学科指导组审查意见 |
|
||||||||||||||
县小课题研究专家评审组 评审意见 |
(专家组长签章)
|
||||||||||||||
县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终审意见 |
(单位盖章)
|
||||||||||||||
注: 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2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