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山西晚报2020年3月17日
几年前,于师傅来我家串门,说起他养鹦鹉的趣事,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性情,还给全家人带来了欢笑。老伴也动了心,向于师傅要了一对绿色的小鹦鹉,养在鸟笼里,挂在阳台上。
这对小鹦鹉来我家时,腿爪还软得很,走路颤悠悠,也不会飞,只能啄米喝水。在老伴的精心喂养下,小鹦鹉渐渐长大了,腿爪也硬朗了,不仅在笼子里飞来飞去,还在笼壁上攀来攀去。小鹦鹉攀笼壁很有趣,它先用弯弯的小嘴刁住笼壁的细铁丝,然后嘴爪共用,整个身子便贴在笼壁上窜来窜去。妻子说鹦鹉的小嘴好厉害,顶咱们人的一只手。
那天,妻子到阳台上看鹿鹿,突然惊讶地叫道,“鹦鹉飞出笼子了,飞出来了!”
我来到阳台,果然,一对鹦鹉飞出了笼子,在阳台里飞来飞去,一会儿飞到花叶上,一会儿又落在凉衣架上,并且欢快地啁啾歌唱。
我费了好大劲才把它们捉住,放进笼子里。妻子责怪我没有关紧笼子小门,我说下次一定关紧小门。又一天,鹦鹉又飞出了笼子,在阳台上自由飞翔。妻子又责怪我。我说肯定关住了笼子小门。妻子说,那它们是怎样飞出来呢?我也感到诧异,决心细察端详。
这天上午,我躲在屋子里察看阳台上的鸟笼。一会儿,只见一只鹿鹿用尖嘴刁住笼子喂食的小门朝上顶,顶开小门后,鹿鹿就飞出了笼子,就这么简单!我把鹿鹿的所作所为告诉了妻子。她惊讶地说:“鹿鹿的小嘴太厉害了!”
妻子要用细铁丝把笼子小门捆住,这样,鹿鹿小嘴再厉害,也弄不开小门,更飞不出笼子。我说算啦,既然鹿鹿能聪明地飞出笼子,我们何必还要把它们再关进笼子?我们应该和它们和谐共处,应该给它们更大的飞翔空间。
妻子点头应允。
第二天,我把鸟笼的大门打开,任它们自由出入,在阳台里自由飞翔。刚开始,顽皮的鹦鹉光知道贪玩,不知道回“家”吃食,“家”里才有它们吃的米喝的水呀!我和妻子只好费力把它们捉住,关进笼子里啄米喝水。有时,它们玩到天黑也回不了“家”,只好双双落在花枝上,待我们走近阳台,它们就叫了起来,那意思是我们要回家,我们要睡觉。我和妻子把它们送回笼子。这时,两只鹦鹉乖乖地一动也不动,任我们把它们捉回笼子。
不久,两只鹿鹿大有长进。想飞,就飞出笼子在阳台里玩;想回“家”就飞回来啄米喝水,再也用不着我们操心了。不过,它们在阳台上随意大小便,还把花叶啄得千疮百孔。妻子抱怨我,“你看看,把你的宝贝惯成甚了,一点也不讲卫生!”
以后,鹦鹉和我们更亲近了。一会儿,飞到我的头上骄傲地歌唱,一会儿又落在妻子的耳边啁啾地歌唱;有时还调皮地啄我们几口,啄得我们心里美滋滋的。
没想到,退休后养了几年鹦鹉,竟养出了一番情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