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般说来,历代凡中进士者,本人及父母都要受到亲友、乡邻乃至地方官的热烈祝贺。就是在当代,孩子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亲朋好友也会饮宴祝贺,不足为奇。古代偏偏有一例,儿子中了进士,父亲反而因此受到朝廷的责罚。此事发生在辽代。
辽代的进士考试主要是为汉族读书人开设的,辽代的契丹族士子是不许参试的。这样既可笼络汉人,又可以使契丹青年不至因专心去学文而荒废了练武,有利于巩固其统治地位。这种国策一直认真地施行着。
到了兴宗朝,有个皇族出身的契丹青年耶律蒲鲁,自幼聪明过人,7 岁能识契丹大字。他的父亲耶律庶箴,伯父耶律庶咸都是高官,且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都认为蒲鲁如此颖悟好学,将来只作一介武夫可惜。于是庶箴就请了名师教蒲鲁学汉文、读经史。不到10年,蒲鲁便通经贯史、博学多才了。
辽兴宗
重熙(1032 一1055 年)年间,有一次进士考试,庶箴瞒了兴宗,买通考试官,让蒲鲁逐级考试,结果一路顺利,最后被正式录取为进士。事后,试官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了兴宗,并说国家制度中没有契丹人考进士这一条。兴宗很是恼火,责备庶箴破坏祖宗成法,擅自让儿子参加进士考试,并让人抽了庶箴200 鞭,以示惩戒。
不过,蒲鲁既已考上进士,其资格还是保留,但不按一般进士授翰林职,而是让他当牌印郎君。兴宗也很喜欢这个本族小伙子。让他写诗看看,他立刻就写成了。兴宗更为高兴,予以嘉奖。当场,兴宗对左右的说:“蒲鲁文才如此,肯定武事就荒废了。”蒲鲁奏道:“臣从小学文兼练骑射,在同辈中也还能周旋。”兴宗听了没说什么,但心里是不相信的。
有一次扈从兴宗射猎,蒲鲁连发三箭,射中了三只兔子,兴宗这才相信蒲鲁能文能武,更感到他是个人才,不断地提拔他。蒲鲁后来去世于道宗清宁(1055 ~1064)年间。
到了辽末,制度废弛,契丹人不许参试的规矩又被一些人打破了。史载西辽的创建者、辽太祖的后裔耶律大石就是辽天祚帝天庆(1111 ~1115 )年间的进士。
资料来源:《辽史》《辽本末》《中国历史人物辞典》《辽金史论集》
邓海春 作品
(版权@作家邓海春 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manjusridh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