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它能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巩固和应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可以从“借助前置性作业诊断学情、定位提升点"“分析单元内容,整体设计单元育人蓝图”“基于单元育人蓝图和学情,一体化设计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基于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关注作业内容的育人点”四个方面展开,以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形成单元学习后的综合素养表现,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它能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巩固和应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课堂所学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个体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在查阅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作业的共性问题,进而改进教学,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深入理解作业评价的育人功能,坚持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作业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然而,目前的作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单一课时作业的设计,未能基于单元整体建立起作业间的关联,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二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停留在知识点的检测上,忽略了作业的育人价值。可见,坚持作业设计的素养导向、整体规划单元作业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关切。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一、借助前置性作业诊断学情,定位提升点
最大化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用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进而精准定位提升点,而作业和访谈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的最直接途径。教师在设计新课时,通过设计课前备课作业来诊断学生在新单元或课时学习前的已知和未知,有助于改讲教学,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增值。
二、分析单元内容,整体设计单元育人蓝图
《义教课标》提出,教师应“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把握好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建立在教师对单元整体目标的定位和课时划分上。具体而言,教师应先分析单元内容确定单元育人价值和预期结果,然后从单元预期结果逆向推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积累的具体语言知识,预设单元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课时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课堂教学活动和作业进行整体设计,使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形成单元育人蓝图。
三、基于单元育人蓝图和学情,一体化设计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如果把作业定位于教学的需求,而不是立足于学生发展,就容易导致作业价值的窄化。事实上,以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很容易导致作业价值的窄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与作业的思路的引导下,结合学生学情,一体化设计课时目标和作业目标,统筹规划课上和课下学习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相关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四、基于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关注作业内容的育人点
(一)注重语言知识在语篇层面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义教课标》指出,“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汇记忆和机械的操练,而是要学会运用词语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创设语境,提炼出与主题相关联的词块,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词汇知识,达成用目标语言自主表达意义、解决新问题的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在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和作业时,可以根据教材文本设计相关的词汇、语法学习活动,或创设新语境下的词汇和语法运用学习活动,用作课后作业。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做作业是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意识得以提升,思维品质得以发展,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初中低年级学生在身心发育和思维发展方面处于快速增长期,需要方法和策略上的专业指导来帮助他们差成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和调整学习策略。
(三)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启智增慧
为有效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用好教材,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的同时,拓展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来整体设计单元目标、课堂活动和作业的整体教学观,不仅有助于教师统筹规划课堂教学和作业,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思考作业增“质”的策略,加强对作业不同功能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初中生特点、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同时,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形成单元学习后的综合素养表现,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读书笔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探究》
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它能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巩固和应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整体设计可以从“借助前置性作业诊断学情、定位提升点"“分析单元内容,整体设计单元育人蓝图”“基于单元育人蓝图和学情,一体化设计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基于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关注作业内容的育人点”四个方面展开,以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形成单元学习后的综合素养表现,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
作业是连接课程、教学、评价的关键环节。作为一种学习活动,它能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巩固和应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课堂所学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个体思维能力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在查阅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作业的共性问题,进而改进教学,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深入理解作业评价的育人功能,坚持能力为重、素养导向。作业既要有利于学生巩固语言知识和技能,又要有利于促进学生有效运用策略,增强学习动机”。
然而,目前的作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注重单一课时作业的设计,未能基于单元整体建立起作业间的关联,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二是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停留在知识点的检测上,忽略了作业的育人价值。可见,坚持作业设计的素养导向、整体规划单元作业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关切。
“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思维品质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同发展。”
一、借助前置性作业诊断学情,定位提升点
最大化发挥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用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进而精准定位提升点,而作业和访谈是了解学情、发现问题的最直接途径。教师在设计新课时,通过设计课前备课作业来诊断学生在新单元或课时学习前的已知和未知,有助于改讲教学,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带来增值。
二、分析单元内容,整体设计单元育人蓝图
《义教课标》提出,教师应“基于单元教学目标,兼顾个体差异,整体设计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把握好作业的内容、难度和数量,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升自我效能感”。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建立在教师对单元整体目标的定位和课时划分上。具体而言,教师应先分析单元内容确定单元育人价值和预期结果,然后从单元预期结果逆向推导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积累的具体语言知识,预设单元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再分解成若干个课时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课堂教学活动和作业进行整体设计,使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形成单元育人蓝图。
三、基于单元育人蓝图和学情,一体化设计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如果把作业定位于教学的需求,而不是立足于学生发展,就容易导致作业价值的窄化。事实上,以往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作业设计很容易导致作业价值的窄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体设计课堂教学与作业的思路的引导下,结合学生学情,一体化设计课时目标和作业目标,统筹规划课上和课下学习的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相关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教与学的双赢。
四、基于课时教学和作业形式,关注作业内容的育人点
(一)注重语言知识在语篇层面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义教课标》指出,“词汇学习不是单纯的词汇记忆和机械的操练,而是要学会运用词语在特定情境中理解和表达意义”。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创设语境,提炼出与主题相关联的词块,指导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词汇知识,达成用目标语言自主表达意义、解决新问题的目标。具体而言,教师在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和作业时,可以根据教材文本设计相关的词汇、语法学习活动,或创设新语境下的词汇和语法运用学习活动,用作课后作业。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做作业是一种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自主学习意识得以提升,思维品质得以发展,学习能力得以提高。初中低年级学生在身心发育和思维发展方面处于快速增长期,需要方法和策略上的专业指导来帮助他们差成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和调整学习策略。
(三)促进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启智增慧
为有效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理解知识的本质,形成思维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用好教材,发挥教材培根铸魂、启智增慧作用的同时,拓展教材内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来整体设计单元目标、课堂活动和作业的整体教学观,不仅有助于教师统筹规划课堂教学和作业,实现课上、课下一体化,也有助于教师深入思考作业增“质”的策略,加强对作业不同功能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初中生特点、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同时,这一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形成单元学习后的综合素养表现,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