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德:先天综合判断

(2022-05-21 09:24:26)
标签:

杂谈

哲学

分类: 哲学笔记
   人类是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在这个问题上至少有两种在形式上对立的看法。一种是反映论,或经验论、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经验。典型的代表是洛克。一种是先验论、唯理论,形而上学,或理性主义,认为在人类在头脑中有一个先于经验的理念世界,比如三角形的概念。代表人物有笛卡尔、莱布尼茨等。前者被认为是唯物主义观点。后者被认为是唯心主义观点。
   康德虽然被许多人认为是先验论的重要代表。但要注意的是,他并非否定经验,而是企图在先验论和经验论之间进行协调。他最重要的著作就是《纯理性批判》。可是他却用许多篇幅论证先验理性的存在。许多情况下极端的东西总是错误的,而协调过的东西,也就是中国所谓中庸,往往是正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康德显然具有强烈的辨证思维能力。人们把康德比喻为哲学的蓄水池。说他集前辈的哲学之大成,为后辈的哲学指明了方向。这个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针对经验主义的后天论,康德反驳说,人类的大量知识固然来源于对外部世界的后天认识,但要想认识外部世界,人类自身总要有点什么。石头是不会对外部世界有任何认知的。这个“有点什么”就是他所谓“先天综合判断”。这是认识的前提,因此先于认识存在。
   康德的认识论非常繁复。我们先谈其中一个问题,即,人类是否有先于经验的“知识”。对这个问题只要有一个例子就够了。比方说,对“这个球队从来没有赢过球”这样的判断只需要指出它曾经赢过一场球就足够了。它比推翻“这个球队很少赢球”这一判断要容易的多。  
  我想举一个自己曾亲身经历过的例子。虽然这看起来很不“哲学”。多年前我在中国北方农村的一个中学里教书。中学在村子边上很偏僻的地方。由于是新建的学校,连窗玻璃都还没有装上。就是空空的窗框。周末晚上只有我一个人睡在学校的宿舍。离我最近的人家也有一、二里地远。
  半夜,我忽然惊醒,并有强烈的恐惧感。我自己都很奇怪,为什么会忽然醒过来,而且毛骨悚然呢?冷静了一会儿才明白,原来远处有隐隐约约的狼嚎叫声。声音非常小,根本没有到可以把人吵醒的程度。不注意甚至听不到。但我还是醒了,而且非常害怕。后面的故事很长,但因与本问题无关就省略了。问题的核心是,我的警觉和恐惧是哪里来的?我在现实中从来没有听过狼嚎声啊。
  只能认为,这种恐惧来自遗传。人类对狼的警觉来自几千几万年前洞居的年代,并且被编辑到遗传密码中,以至于到了现代大体不需要对狼再有太大的恐惧的时代,遗传的密码依然存在。这个例子说明,人对狼的恐惧虽然以狼这个物质存在为前提,但对一个具体的现代人来讲,这个恐惧不是后天的习得,而是从娘胎里带过来的。它只针对一种特定的动物,因此可以说是一种“先天的知识”。鸡叫就不会引起人类类似的反应。
  这个例子说明,人类的意识有一部分是来源于先天的遗传,一部分是来源于实践。对这两部分不能像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那样完全否定,也不能夸大。孔子笼统地说的“圣人生而知之”也是不对的。圣人知道的东西大多数是生下以后学习的结果。
  先验而不需要后天习得的东西其实很多。比如雏鸟很快就会飞翔,不一定需要母鸟教。幼儿吃奶也用不着教。鸭子生下来就会游泳。人要想游泳就得学习。
  洛克认为人的知识都是后天习得的。在学习之前,人的大脑就是一块白板。康德不同意洛克的这种说法。他认为人的大脑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东西。许多东西在人真正开始学习之前就存在于大脑之中了。比如对因果关系的理解、时间概念、空间概念、甚至道德等都是先验的,也就是天生的。 比如怜悯之心属于道德的范围。你看到一个小孩落水,就会跑过去救他。你并不认识这个孩子。你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你为什么要救他呢?康德认为你救小孩是因为你先验地就有怜悯之心。我们看到,动物也有救助同类甚至异类的行为。这种行为显然也是自发的、先验的,而不是后天动物学习的结果。
  我们可以把康德的说法做如下解读。人类的大脑好比是一部非常复杂的计算机。这部计算机出厂时(也就是你出生时)就事先配置了复杂的操作系统,其中包括复杂的内置计算器和逻辑器(大小、颜色、移动、时间、空间、逻辑运算、因果判断、疼痛、饥饿、欢愉、恐惧、困倦等,康德认为有22种不同的先验的概念)。有这么多东西,显然不是一块白板。但也可以说是一块白板,因为此时计算机还没有任何“后天知识”。婴儿不用任何人教就知道饿了用嘴去找奶头。到时候就睡觉也不用人教。黑暗时恐惧也不用人教。此外人脑还有庞大的内存。这个内存才是洛克的白板。当人们开始认识客观世界的时候,外界(或自在之物、实体、物质、本体)的表像就作为输入进入计算机,而操作系统、计算器和人类的“先天综合判断”能力对输入的表像进行加工以后产生了后天的概念和知识,并把概念和知识存贮在内存中。书本知识可以认为是人类大脑的外存。把知识书写出来类似计算机的打印输出。人类的口语则是计算机的扬声器,等等。
   这个有点像机械论,但和机械论有区别。机械论认为大脑和机器一样是由各种机械部件构成的,遵从力学定理。实际上大脑这部计算机有大量生物化学成分。它的运行机制我们还不十分清楚。比如计算机的内存的存储方式我们是完全清楚的。大脑对信息的存储是以何种方式我们还不知道,大概不会像计算机一样以二进制的方式。而人脑中的逻辑器和计算器是什么样的更没人知道。所以以计算机比喻人脑只是功能上的比喻。二者其实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这种先验论并不排斥后天的习得,而是强调不是所有知识都是后天习得的。先验那部分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非常重要。大脑先验部分超强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才。先验部分太差就是痴呆儿。先天的知识和后天的知识应该用不同的单词来表达。我们目前还没有。只能在知识前面加个定语。
  动物的大脑中也有先验的部分。比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训练一只狗去接空中的飞盘。但要训练猫去做同样的动作就非常难。显而易见,在狗的身上先天就有猫不具备的东西。如果知识是像洛克说的那样完全是后天的习得,那为什么我们可以教一个婴儿很多东西,比如语言,而无法教一个哪怕和人类生理上最为接近的幼儿黑猩猩说话呢?显然,一个人类的婴儿的大脑中一定有一个猩猩的婴儿所不具备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康德所谓的“先天综合判断”能力。
  由于动物大脑这部计算机比人类大脑要低很多个版本,所以动物的思维能力比人类要差很多。在人类看来,动物基本上就是经验主义者。知道一个地方有水,就会不断去喝。为猎人捕获它创造了条件。但话说回来,其先验构成和人类是类似的。动物也必须先天具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比如捕食时需要精确判断和食物的距离,否则无法生存。动物大概也有数目的概念,尽管没有哪个动物学过数学。动物肯定有母爱、恐惧感、伤心、愉悦等等。在猩猩看来,毛毛虫很傻。就像人类看猩猩一样的。而对毛毛虫来讲,单细胞体简直傻的要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