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评课(周卫平)
(2018-05-31 22:55:18)《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本课教材安排的教学内容不多,甚至许多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但我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 “数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要求我们“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独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有幸聆听了刘尚华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感慨颇深。整节课刘老师亲和力十足,师生之间互动性强,课程安排紧凑,节奏感强。
课一开始,刘老师用猜谜语引入正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快速进入到学习中来。
接下来,刘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同时也为后面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奠定基础。在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重点知识环节,刘老师先让学生猜想,然后放手让学生操作、验证,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起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刘老师先让每个孩子任意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孩子们动手操做,参与度百分之百。然后刘老师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小组内讨论:不用量角器,如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动脑筋思考,想出了剪拼和折拼的方法,直观地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通过剪、拼、折这一系列活动,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刘老师把“学数学”的过程变成了“做数学”,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样的课堂才真实有效,学生的个性和思维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刘老师在拓展延伸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好,从一个任意的三角形切割分成两个三角形,再到合并成一个三角形,学生都能准确地判断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学生学习效率之高,可见刘老师的教学多么的扎实。
在练习环节,刘老师设计了三道智慧闯关游戏,练习有难有易,层次分明。这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更加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孩子们抢答激烈,与老师互动频繁,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整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贯穿整堂课,充分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参与兴趣高昂,本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