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角形内角和》评课稿(殷兰兰)

(2018-05-31 10:26:45)
分类: 结对帮扶

《三角形的内角和》评课稿

太湖县新城小学    殷兰兰

非常感谢刘尚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节优秀的《三角形内角和》课例。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刘老师充分采用深度挖掘教材资源,创造性应用教材这一数学策略,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猜谜导课、猜想——验证——展示交流——反馈训练——小结”,努力构建探索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猜谜导课,激起学生思维的意识。

刘老师借助谜语导课,回忆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愿望和兴趣,而且也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

 2.巧用猜想,撞出学生思维的火花。

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这时刘老师就出示了操作要求,一方面给学生一个有方向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学习的任务和步骤,让学生能够有计划、有方法的进行操作、思考。

3.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

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后,刘老师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探究活动。教师安排了两次小组操作活动:“用量角器测量、求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不用量角器怎样验证”。在活动中,放和引有机结合,学生积极动脑,从不同的途径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这两次活动不但让每个学生都自主参与验证了,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论证推理能力.学生在操作中思维进行碰撞、交流,达到合作的有效性。 

4.展示交流、反馈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层次。

展示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核心,是解决学生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在这一节课中,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展示很到位,各个小组利用了各自喜欢的方法,展示内容丰富多彩,而且配合老师的鼓励和评价,同学们的展示交流更加激烈,在交流中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

刘老师还非常注意将数学的思考融入不同层次的练习之中,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这些层次性的练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得到了发展,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我想:一节好的教学设计的形成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钻研和再创造,一节好课离不开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一种真实、平等的有效互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生热情,如何处理课前预设课堂生成,如何进行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都是我们课堂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