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楼山石刻 道家祖师们修炼之法诀
标签:
崂山石刻华楼山道士诗词石刻 |
分类: 古迹石刻 |

在华楼山上,翠屏岩到华楼峰的小路旁边,一巨石上的石刻。内容:
“
间洞石匠张德林张博士、孙博士、史博士、曲博士
丹阳真人曰,全真者,住市(诸事)灵明,不昧性如秋月,志似刚刀,终始如一,也无上菩提佛正,无上觉真仙。全真也修行出三殼,清净者出天殼。老子曰,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功行者出地殼,閆王不能取。无私者出人殼,名曰三殼,也大上七返者。荅旦者少言语养内气,二者戒欲养精气,三者薄滋味养血气,四者咽津唾养肝气,五者莫怒养养肺气,六者美饮食养脾气,七者少思虑养心气,名曰七返也。灵台皎洁似水壶,只向元神里面居。若是此中留一物,贫生使是不清虚。一念不起为之清,灵台无物为之净。清者清着心猿,净者净着气泊。昨日太阳呈天黑,太阴神未巳未妻。内若卯酉鸡和兔,道有禅僧几自知。
大德二年十二月廿二日立石
雲岩子上石 石匠曲道明
”
这篇石刻也是有雲岩子刘志坚上石,石匠曲道明所刻。石刻中引用了马钰、老子、三矛真君等人的名句,但有多处错别字。内容是道家祖师们修炼之法诀,老子说常清静经。
关于“七返”,还有别的说法:
“七返九还者:神蜇气藏,深入混沌,
大蜇七日,如气绝身死一般。
七日之外,方有:来复之机。
玉液依旧复生,名曰:七返九还。”
石刻的开始,提到了四位博士,但具体姓名不详。那么明朝的博士和现在的博士有什么区别?
经查询明代官阶,有如下结果:
正七品:都给事中、编修、监察御史、大理评事、行人司正、五府都察院留守、司都司都事通政、司按察司经历、太常博士、典簿、兵马副、营膳正、京县丞、府推官、知县、副断事审理、副安抚佥事、蛮夷长官。
正八品:国子监丞、行人部院司照磨、五经博士、通政司卫、按察司运司知事、京县钦天监、主簿、御医、保章正、协律郎、营膳副、王府典膳奉祀等,所正府经历、县丞。
从八品:翰林典籍、光禄事监事、典簿博士、国子助教、鸿胪主簿、京府运司知事、挈壶正祠祭署祀丞、布政司照磨、王府典膳奉祀等所副宣抚经历、知观。
从九品:待诏、詹事、上林录事、司谏通事舍人、正字司务、国子学录、国子典籍、鸣赞序班、韶舞司乐、五官司晨、漏刻博士、京府检校、京县典史、院司卫州所各吏目、内外教授、府照磨、司狱、巡检、驿丞、各大使副使、僧道阴阳杂职。
由此可见,享有博士头衔的官阶还很多。历史人物也很多,如:
廖均卿(1350――1413),字兆保,号玉峰,兴国梅窖乡三僚村人。明永乐八年,以建十三陵之长陵有功,被封为钦天监灵台博士。
曾质粹,字好古(一说南武),翰林院五经博士,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宗圣曾参五十九代孙。生于明宏治五年(西元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西元1560年)二月十六日。十八年,授“翰林院五经博士”之职,子孙世袭,其后裔称为东宗,原江南各地曾氏后裔依然奉长房嫡裔为宗子,始称南宗。
融水苗族自治县水东村的王家祠堂里,藏着一件出土碑刻,疑似古人墓志铭。墓主人为国子监博士王宠。出现在碑刻中的“博士”二字,并非今人熟知的博士学历,而是古代的一种官衔,相当于现在的国立大学教授。
而细考博士、硕士和学士之名目,皆非舶来而产自本土,且是国人耳熟能详之词汇。博士和学士乃学官之名,原本各有职掌;而硕士则是对贤能之士之美称。现就所知将其大要予以罗列,以飨同道
考博士者,乃先秦儒学之官,始设于战国。《史记?循吏列传》有云:“公仪休者,鲁博士也。”表明六国时即有博士之目,而秦承之。《汉书?百官表》云:“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另据《资治通鉴》卷第七《秦记二》,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葬此。’”汉承秦祚,博士之置益广。诸子、诗赋、术数、方技等皆置博士。西汉时属太常,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增置五经博士;晋置国子博士;唐有太学、国子诸博士,另有律学、算学、医学博士等名目,属国子监,皆为教授官。明代时,五经博士属翰林院,成为孔孟颜曾等先儒诸族后裔之世袭官职,不治院事。自汉代起,又有“博士弟子”之目。据《后汉书》卷四,“武帝时置博士弟子,太常择人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焉。”即受教于诸博士之学子也。唐代以降,以太学生受教于博士,故而以“博士弟子”称之。至明清两代,地方各府州县皆设官学,其学生乃经科举考试而获出身之生员(即秀才);于京师设国子监,其学生皆来源于上述各级学校之贡生,有五贡之目,即恩贡、优贡、岁贡、拔贡(明代称选贡)、副贡。因皆受教于博士,皆统称为“博士弟子”。另,博士之影响渐扩至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明末时,建州女真勃兴,努尔哈赤有书房之设,掌文案者赐号“巴克什”(满语baksi),即为汉语“博士”之音译也。
万历《即墨县志》卷二《地理.沿革》载:
(即墨)元改属胶州,统于益都路。洪武九年升莱州为府,即墨县属胶州,并属莱州府。所以,有可能赵佐钟也是明朝人士。
石刻于元代成宗大德二年,即1298年12月22日上石。
前一篇:华楼山石刻 吕洞宾《青天赤》
后一篇:华楼山石刻 三千师父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