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2017-06-05 16:15:17)
标签:

教育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复式统计表》

 

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白河县城关小学:胡海燕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3637页及练习题。

教材分析】《复式统计表》是新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时认识复式统计表。教材中的例题设计了分男女调查学生喜欢的活动的情境,要求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成一张统计表,使学生认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的关系,了解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在填表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统计表进行分析。复式统计表包括了几个单式统计表的全部内容,更加便于分析和比较各个数据,找出数据之间的关系,所以复式统计表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为后面复式统计图的教学垫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对统计表的结构填写方法、对表内数据的分析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多张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学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组合作表格。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在安康的最南边有个美丽的县城叫白河县,同学们听说过吗?我就是来自白河县城关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我们学校的校园小记者知道我今天要给三( )班的同学上课,他们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学校兴趣小组活动资料。一起来看看吧!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观看视屏资料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单式统计表的出现做好铺垫。

二、出示数据,直入新课

    1小记者们对城关小学三年级学生参加的兴趣小组进行了调查统计,并且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男生参加的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表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女生参加的兴趣小组人数统计表 

2、回答问题,激发矛盾 

师:孩子们,哪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最多啊? 

预设生[猜测]:玩足球......或其他......

师:咦,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原来刚才男生表还没看清楚啊!)

   师:那我们帮小记者们改改这两张表,想想怎么放就能一眼看出来哪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最多呢? (合并)  

3、交流讨论 

师:[手指活动及人数一列]那么这些是不是都很合理了呢?

师追问:你觉得这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生试说)

   设计意图:抛出问题让学生感觉到单式统计表已经不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男生、女生合并在一张表中才能更好的分析统计。在课件演示之下,比较的出最优的拼表方法,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课堂。

三、教学复式统计表  

   1、师:哦,你想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啊?(课件给出复式统计表)

    老师对这个表格中的有些部分还进行了改动,你能看明白吗?(师介绍复式统计表中表头部分分别表示的意义)

   (第一行表示我们统计表中的活动,第一列表示性别,中间这部分区域表示人数,我们应该将第一格分三格写上这三个内容。)

  2、师揭题:孩子们,像这样的统计表我们就叫它复式统计表。

      板书: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师板书: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师:和小记者们比一比,咱们最大的不同在哪里?[课件演示圈出]

    师:这个格子啊!咱们叫它表头。板书:表头

师:来,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咱们的表头分别表示哪一部分。(生说师用手势比划)

    这样就能很清楚地反映出这张统计表的内容了。

 3、比较新旧、感受新表优势 

师:来比比看,现在你能很快找出哪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最多吗?

    那个小组参加的人数最多?三年级参加课外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师:现在你来说说看,咱们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优点啊?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便于比较、简洁

    设计意图:复式统计表头也是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前面的拼表活动,在老师适当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表头,轻松突破重难点。

四、生活应用、巩固新知 

   1、小记者在行动1

   师:今天小记者也来到了我们学校,并在课前调查统计了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情况,你会将他们调查的单式统计表合并在一张表格中吗?

   师:孩子们,带着刚才的经验,以同桌两人为学习小组,合作将学习纸上的表格补充完整,比比看哪组做得又快又美观。(挑出作品投影展示)

师:看了统计结果,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有什么想话对全班同学说吗?

2、小记者在行动 

    师:现在呀,小记者们也和大家一样学会了认识复式统计表的合并过程及表头的含义,他们悄悄来到了我们班,想对大家的饮食喜好进行调查统计,我们一起好好配合一下好吗?

听清要求:从4种食物中选一种最喜欢的饮食;请写在纸条上;每人只能写一种食物哦!

四个组长请出列,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统计的又对又快,开始!

   3、将表补充完整后,小记者采访学生最喜欢吃的是什么?

师:如果我想要知道每个小组参加调查的有多少人,数据增加在哪里比较好?(增加一列)

师:如果我想要比较每一种食物的人数,数据应该增加在哪里比较好?(增加一行)

    现在,你会填吗?

   4、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小记者也建议大家合理膳食,均很营养,不挑食,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成长哦!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所处单元位置,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所以在新课教学完成后,我设计了两道练习,第一道练习的目的是检验学生会填复式统计表,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渗透思想教育。第二道练习是利用现场小记者调查活动,对知识适当进行了拔高,增加了“合计”和“总计”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师:美好的时光总是匆匆而过,今天和小记者们一起学得开心吗?有收获吗?

心情驿站: \人数\收获       

             心情指数

             知识收获     

    设计意图:利用复式统计表“心情驿站”作为本节课练习进行提升和应用,这不仅体现了教学资源的再生性和动态生成的过程,也克服了过去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评价完全分开的的现象,很好地将教学内容与评价进行了有机融合。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表头                           便于比较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合并                              简洁

   

 

教学反思

本课是有关复式统计表的新授课,主要学习复式统计表的设计与数据分析.教学时,新课开始,让学生观看我们学校学生最喜欢的兴趣小组活动视频,再由校园小记者调查三年级学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数据制成的两张单式统计表导入。接着抛出问题,引发质疑,进而引出需将表合并便于观察比较。

教学复式统计表时,先让学生思考合并后的统计表要统计哪些内容,是什么样子,在初步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复式统计表的结构,让学生学会看表,特别是学会看懂表头的内容,再与前面的单式统计表作比较,让学生说说从统计表里知道些什么,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特点,它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单式统计表多得多。

然后生活应用,让学生试着填写复式统计表,让学生在填表时体会,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应的组别、性别;每个数据填入表格,都要根据它的组别、性别,找到相应的位置。学生独立填写后,再组织交流。最后让小记者来到学生身边,现场调查学生的饮食情况,又通过渗透人文性的知识,来巩固和深化知识,不断增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最后在学生对本节课的收获统计调查活动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堂课学生状态很好,能够踊跃回答问题,课堂效率很高。但是回顾一下,这堂课并不完美,总结有以下几点需改进:

 1.语言表达需简练化。这堂课显示出自己问问题方面不够有针对性,导致重复,让人感觉语言比较啰嗦,不够简洁明练,过渡语不够自然。

 2.对课堂的生成把握还不够,评价语言不够丰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