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标签:
转载 |
分类: 【文物宝藏】 |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门石窟中的一段)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陆续营造达400余年之久。石窟分布在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南北绵延达1千米。现存大小洞窟像龛2345个,石雕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是世界上造像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早早地进入“国1”,实至名归。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几大石窟中去过次数最多的一处。2016年7月在那里呆了近五个小时,拍了300多张片子。“国保打卡”,在一篇博文内搞定,即使“蜻蜓点水”也难。
曾发过博文《洛阳几日(概叙一,龙门石窟、香山寺和白园)》,既然是“概叙”,草草地摘自己喜好的重点聊了几句,意犹未尽。本篇换一种方式,从中选一处作重点介绍,适当兼顾点别的。
这是龙门石窟内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当年隶属于皇家寺院奉先寺,俗称干脆就叫“奉先寺”。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奉先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672年)获得武则天的赞助,上元二年(675年)告竣。石窟长宽各30余米,共有九尊大像,遗憾的是有的头部、上躯已毁,无法再觅真容。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最为精彩的是中间主佛卢舍那大佛,据说她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雕刻的,面形丰腴,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以神秘微笑著称,被国外游客誉为“东方蒙娜丽莎”、“世界最美雕像”,充分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的特点。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细看这座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
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却又神秘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
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奉先寺的九尊塑像背后有很多长方形的小龛,这是宋、金时代,人们为了保护塑像,依龛修建了木结构屋檐式建筑,但是,这些建筑影响了佛像的通风,加速了佛像的风化,后来被拆除了。与上篇谈到的给铁狮子盖亭子,犯的是同一个错误(参见《【国保打卡】(75)沧州铁狮子(国1)、纪晓岚墓地(国6)》),历史的教训没被后人吸取。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奉先寺大型艺术群雕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高踞于中国石刻艺术的巅峰,成为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之作,也成为唐朝这一伟大时代的象征。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龙门石窟有几十座思泉喜爱的石塔,不过大多以浮雕的形式,刻制在石窟的各处。摘取部分,拼图呈上。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若干年前在网上迅速蹿红、引发网友及游客膜拜的“剪刀手佛像”。
一尊高约10米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左手下垂,右手向前伸出三根手指,由于大拇指被破坏,所以呈现出来的手势像极了人们拍照时的“剪刀手”。“时隔千余年,历史的巧合”,也能说得过去,至于说“古今相似”,牵强了。
白居易墓(白园),在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与“龙门石窟”隔水相望,将它包括在一起纳入“国1”行列。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白园包括龙门桥东头整个琵琶峰,占地约44亩。园中间为墓体区,有墓冢、24吨重的自然石卧碑、登道、碑楼。整个墓区翠柏葱郁,花卉飘香。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 [转载]【国保打卡】(豫01)龙门石窟(国1)和白居易墓(国1)](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有关文献和景点的介绍,特此说明,并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