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5-31
(2024-06-01 07:48:09)
1、5月的最后一天,早上上班,然后在班车上突然想到一个题目:破损安全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与偏离处置。然后想着是不是可以梳理一些东西,是不是可以把国内外的东西都整理一下,看看能不能写一份有用的报告或者发现其中的创新点,然后做一些专利之类的。当然,这次没有把想法就窝在自己的脑袋里,到了单位,和一个同事聊了起来,她其实正好做过一个类似的PPT,希望后面可以继续做下去,一起做出一些东西。而我也想到自己那个”基于案例的结构大偏离处置的管理方法研究“的题目,真的应该多和人聊一聊,谈论一下,真正的做出一些东西,整合一些东西,然后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有想法但是行动很迟缓的人,也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所以很多事情都做的半吊子或者半途而为,而我最近包括分享想法的事儿,我意识到,一个人真正的强大,其实是和大家一起做成事儿。不一定是你牵头,所以好的想法更不要藏着掖着,害怕别人抢走,而是如果你认为一件事情是值得做的,那么就为了这件事儿服务,哪怕是提出来,然后别人把他抢走并且做成了,显得你没有功劳,但事情本身做成了,我想这个你内心也会积累自豪感,而且这种服务于事儿,忘记自我的做法,其实最后肯定也能让你成长。
2、上午和下午都在该自己的报告,基本上算是改通了,到那时需要自己再读一遍,看内在的逻辑,看同类地方的对比,看用词的规范性。想了想,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读过自己的报告,那么怎么能发现问题,怎么能让别人信服你的报告?这个就是你要自己去做的事情。
3、下午坐班车去张江,路上和同事聊天,从娃,聊到钓鱼,聊到了他媳妇儿就医看病的情况。胰腺好像回复的一直不是很好,因为有液体一直渗出来。其实我以前是不太好意思和人聊这些,害怕侵犯别人的隐私,但后来我明白:第一,大家都是成年人,如果别人不想聊,会自己想办法终结话题,所以不必担心冒犯;第二,很多时候,很多人负重前行,其实有人问问,可能帮不了什么,但可以讲出来,他们的故事也被看见了,像我自己,其实就是自己的事儿自己憋着,总觉得是自己在扛,最后发现自己其实把自己框进了这种自我哀叹的场景中。在张江,遇到一个也是做了手术的人,两个人还在卫生间聊了一会儿,是我主动问了一下,其实聊天就是这样,开个头,总会聊几句。
4、晚上约了同学吃饭,和一个同学坐地铁碰头,然后一起会合吃了一个沪式火锅,媳妇儿帮着占了座。几个十几年没见的大学同学,我觉得还是比较纯粹,一起吐槽一下工作,讲一讲自己的生活,催一下没结婚的,没生娃的,我想起自己去一个地方,都不发朋友圈,不联系人,其实我们去一个城市,去了换个环境,更想找到一个在这里的人,然后多这个城市多一份联系。那么我以后去其他地方,会主动联系人吗?会主动的攒个局吗?晚上回来的晚,早上我听到”中年人最大的困局就是社交消失,我真的需要主动去社交。我不确定能取得成就不,但不能让自己僵化了。
怎么让你自己每周能有点儿社交,怎么去见不同的人?
5、发现照片里,我好像是显得最老的,可能是心里把自己憋的,但其实很多人负的重,比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