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乱一天的反思
(2022-05-22 06:38:14)
1)我早上的时候意识到一个问题,就像我一直觉得自己欲望很少,似乎可以做到那种简单的朴素,有点儿终南山的空谷幽兰,可看看自己昨天的状态,看看自己最近忍不住想要上各种平台买东西,主要是和买各种零食的状态,我意识到---如果我不能从简单的饮食中获得快乐,那么其实我也就不是在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欲望,很多时候只不过是在巨大的欲望实现不了的时候,通过吃这些便宜的垃圾食品、诸如豆子、锅巴之类的来让自己获得满足,来让自己暂时忘记巨大的欲望,从而得到短暂的满足。这也不能理解,其实很多时候,当我做了巨大的雄心壮志的规划,很快就会跟着一次痛快而酣畅淋漓式样的胡吃海塞,很简单:我可能意识到了达成目的的艰巨性,于是就找到这个简单的方式。心理学上有一个棉花糖实验,我的表现其实就是我选择了棉花糖,去获得那种短暂的满足,同时也对未来释放着炙热而畏缩的眼神。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你真的想要那种巨大的成就所带来的满足感,那么你应该去学会延迟享受。而对于我,现在最大的或者自己最便捷的享受方式就是乱七八糟吃东西。我确实不需要吃的那么小心谨慎,这个也不吃,那个也不吃,但我确实应该管理自己的饮食:让他成为一种合理而简单的支持系统,而不是一个用来达成自己的不能满足的大欲望的替代性满足系统。其实说白了,在我思考饮食的背后,有一个被我忽视的问题:吃东西是为了是什么?虽然我可能觉得自己是eat
to life ,但这种满足欲望式样的饮食可能告诉我,在我的底层是一种动物性的:life to
eat。如果我真的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需要管理自己的及时满足感,让自己保持那种延迟享受的状态,从而让自己持续的行动和奋斗而不是躺倒吃东西。
2)刚才是讲的自己杂乱无章的现实饮食和获得一种及时的口腹之欲,那么在读书这件事儿上呢?我是不是也同样存在相应的问题?对于读书,真的能够饥不择食吗?或者更加简单一点儿,真的就是书买了就好了吗?确实从罗振宇或者很多人那里可以看到读书要杂一点儿,多涉猎一些,但我还是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结网的过程,不是一个东一榔头西一棒追的过程,而是一个建立图书连接的过程。想我现在这样的状态,基本上就是一种拿着种子,到处撒,到处试图布点,而不是去连接。这样的结果是,很多种子没有被纳入到网络里面来,就随风而散,或者买入记忆的深处。这意味着,就像吃东西给我了一种即时的满足感,买书或者读那些简单的书或者散乱读书,也是我的一种即时满足,因为任何一本书或者一个学科,其实你读个热闹可能比较简单,但你要登堂入室,其实需要深度,也就是结网:你从一个作者,探究到相关话题的另外一个作者,这样你才能持续的加深对第一件事儿的认知。少就是多,读书也好,吃东西也好,其实我现在就是需要一个管理自己的饮食、管理自己的读书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漫无目的的摄入后者一种这个地方吃一点儿那个地方吃一点儿的一种即时满足状态,我需要的是细嚼慢咽。
3)工作上,何尝不是这样,只不过他体现在别的事情上,比如我会把各种的文献下载下来,结果自己也不怎么看。我会买各个飞机相关专业的书,结果自己也不怎么看或者根本没有时间去看。我会买个各种python的书,不过自己没有真正的消化吸收掌握这些书。等等相对于做事儿,相对于掌握一个技能,这种乱七八糟的买东西或者买课程的状态,让我可以获得一种即时的满足感,让我试图达到那种大而全的理想状态。但可能总是陷入到一种大的没法儿满足,于是不断地沉溺于简单的事儿,最后还不断地陷入循环的状态。
管理饮食,明白为了啥去吃;管理自己的买书,读书,有针对性的一个个主题读;管理自己的文献,限制在有限的深度,读同一方向,然后持续的往深了做;学软件,把有限的书和课程消化了,再往深了走。自我实现是美好的,但是一条漫长的路,至少起点是走出本能,管理欲望,不再沉溺于自我的即时满足的模式,我想这就是开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