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14年2月初,美国国家癌症研究基金会(National Found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NFCR)宣布将第9届圣.乔奇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授予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免疫学学院癌症中心主任James Allison,以表彰其在癌症免疫疗法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3月27日,盖尔德纳基金会揭晓,Allison 再次荣获具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2014年“盖尔德纳国际奖”,其获奖原因是,因为发现免疫检查点封锁方法并成功将其应用癌症的免疫疗法中。
究竟有多少患者,以及哪些患者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又有哪些患者从免疫治疗中获益最多,科学家还不得而知。科学家们正在忙于尝试发现可提供答案的生物标记,并在思索让治疗变得功效更强的方法。但是,在癌症研究及治疗中的一个新的篇章已经开启。
癌症免疫治疗发展历程
传统疗法
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射线治疗。其具有局限性:手术切除的方式常因为癌细胞入侵蔓延到邻近组织或远端转移而效果有限;化疗受限于对体内其他正常组织的毒性;放疗辐射也同样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伤害。传统疗法都是对身体有极大负担,并且在发生恶性转移后,无论是何种方式都是很难彻底治愈。
靶向疗法
20世纪末出现的靶向疗法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伤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包括小分子靶向药物和单抗。
小分子靶向药物: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过度表达某些受体蛋白、抗肿瘤血管形成等,从分子水平来扭转这些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单抗:诱导机体产生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作为靶向治疗的载体,将化疗药物、放射性同位素、毒素等细胞毒性物质特异性地运送到目标部位,而选择性杀伤靶细胞。
但靶向药物存在不足:主要有分子靶向药物有效性低,某种药物只能对特定突变基因型肿瘤产生作用;肿瘤基因突变产生药物耐受性导致长期的治疗效果下降;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肿瘤不能通过靶向药物得到有效治疗。
免疫疗法
最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控制和杀伤肿瘤细胞。
初步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疗法在晚期肿瘤中效果显著。耶鲁大学等机构研究表明,接受百时美施贵宝免疫检验点单抗nivolumab治疗后,出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长期生存数据,有62%的患者在1年后仍存活,43%的患者在2年后仍存活。
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在对16名晚期成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进行的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疗法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整体完全缓解率为88%,远远高于补救性化疗的完全反应率。
癌症免疫疗法作用机制
免疫系统不仅负责防御微生物侵犯,而且能从肌体内清除改变了的宿主成分,机体存在着抗肿瘤免疫机制。当免疫监视功能由于免疫系统自身或肿瘤细胞原因被削弱时,便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免疫系统识别与杀伤肿瘤细胞程序如下图所示:包括肿瘤细胞产生特异性抗原;树突细胞吞噬凋亡肿瘤,将肿瘤抗原呈递给T细胞;未受抑制并且激活的T细胞通过肿瘤特异性抗原识别并杀死肿瘤。其中免疫调节T细胞(Treg cell)通过抑制T细胞或解除抑制来调节T细胞活性,避免T细胞对体内正常细胞产生杀伤作用。
肿瘤免疫疗法在研及上市药物
目前在研肿瘤免疫疗法药物集中于免疫检验点单抗、T细胞受体疗法和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疗法、单克隆T细胞受体疗法、CD47单抗等、肿瘤疫苗等。已上市及部分在研药物如下表所示。
彭博预计2018年肿瘤药前二十药物中有3个免疫疗法药物,包括BMS黑色素瘤药物PD1单抗Nivolumab、CTLA4单抗Ipilimumab和默克的黑色素瘤肺癌药物PD1单抗MK-3475,2013年数据只有2011年上市的Ipilimumab。
花旗银行预测,未来十年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用于60%的晚期癌症患者,有可能会成为潜在的最大药物类别,2023年销售额将超过350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