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沉船事件警示乖孩子存在大问题
(2014-04-23 17:48:43)
标签:
亲子教育不一样意识社会问题经济发展育儿 |
韩沉船事件警示乖孩子存在大问题
多么触目惊心的新闻:300多名听话学生随船沉没,少数不听话的学生反而大多获救。
《中央日报》报道:幸存乘客中,不少人正是因为没有听到、或无视船方指令,反而获救,包括一些私自到甲板上抽烟的淘气学生;而多数学生却因为听从指挥而与客轮一同沉入海中。
一段由幸存者拍摄的现场视频显示,船体已严重倾斜,但船上学生仍平静地坐在船舱内,船员要求学生们待在原地、不要试图逃生。路透社评论:在长幼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的韩国社会,来自上级和权威的要求往往不会遭到质疑或挑战,不少乘客完全服从船方指令,可能因此失去逃生机会。
这折射了一个什么社会问题?韩国这种“长幼尊卑”的服从性教育,已经严重制约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从孩子教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把孩子教育成一名“乖孩子”,在孩子成长后将会面临很大的问题。
首先,容易服从的孩子缺乏主观能动性,因为一切都来自服从,应变能力差。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假若孩子们在生命面临威胁之际,质疑船员的安排,要求到甲板上察查情况,寻求逃生机会,情形肯定会大不一样。因为一味服从,因为应变能力差,他们失去了好多的机会,在韩沉船事件中,一批孩子失去了求生的机会,这是丢失了一个人的最终机会,在其他情形下,他们可能因为顺从而失去其他机会。
有人说了:这些年来,韩国经济发展非常快,如今是IT经济强国。1963年,韩国人均GNP只有100美元,到2006年达到17600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增长高达176倍。2008年9月发生金融风暴后,韩国一度被认为,可能步上冰岛后尘,成为第二个破产的国家。但不到一年,局势就翻转,韩国竟成为OECD30个会员国中,复苏最快的:代表先进国家俱乐部的OECD,第二季平均成长率正好是0%,而韩国2009年首季经济成长率0.1%,第二季达到2.6%,第三季更达2.9%。2010年,韩国人均国民所得突破21640块美金(汇率法)。这些,都是因为韩国国民的服从性造就的民族凝聚力而达成的。
我们不否认韩国的民族凝聚力强,经济发展快,但也需要看到,韩国国民的服从性造就了其政治军事经济的依赖性。他们从民族情感上敌视日本,但因为与美国的结盟而不得不在军事上也与日本成为盟友。其在经济上跟中国紧密合作,但逐渐的,“中国市场已经制约了韩国经济的生死,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有人还形象地说,“中国市场打个喷嚏,韩国经济就得感冒”……
我不想讨论太多的国家层面的问题,而是从人的个体出发,探讨孩子的成长问题。
首先,按理来说,乖孩子很听话,在那种危险的状况下依然井然有序,不慌乱,就很利于组织逃生,但偏偏没有人组织逃生。这看似偶然,实际上则是必然。乖孩子以及从乖孩子长大的成人,都更缺乏主动意识。试想,当时船长已经逃生,如果船员们有强烈的逃生意识,而不是等待指令,也会组织学生和其他乘客尽快逃生,至少,也会到甲板上探查情况,发现仅有50米远的油轮,情况就会大为改观。具有主动意识的人,不但能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还能协助他人主动解决问题。这些,恰恰是“乖孩子”所没有的。
第二,主动也是创造性的根本所在。太乖的孩子,一定会被束缚住“主动的创造性”。他们没有过多的自我意识,就不会总去想:我要怎么怎么样,而是被“我应该听从,我需要遵守……”之类的概念填满心灵。没有主动思维,只是接纳、反射,怎么能让思维进步,怎么能创造出新的东西?
第三,按一般逻辑,顺从性高的孩子,不至于有过多逆反心理。但事实恰恰相反。一般情况下乖孩子比较顺从,但抗压能力会很差,因为从没有主动承压的经历和意识,一旦面临较大的压力,很容易被压垮,一旦逆反,就会走向极端。韩国近年来自杀率逐年上升,成为世界第一,恐怕也跟这种“乖乖”教育无不关系。因为韩国经济发展很快,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职场上的长期紧张,财阀经济导致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公,让更多的人不堪承受压力而崩溃,精神失控而选择自杀。相对来说,太乖的孩子大都过于内向,不善于自我内心的表达,在失去自我的情况下,更容易迷失自己。
“乖孩子”还有许多问题,就不一一赘述。
我想要说的是,我们不要让孩子太乖,而是要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一方面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办法,培养一种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一种遇到问题就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这里,我又想说说“高尔夫对孩子的磨砺”的话题。不过,今天不能写的太长了,下一次,我将撰文专门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题目是《从韩沉船乖学生看高尔夫亲子教育》,敬请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