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有感
1.坚持写教学日记和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撰写教学日记、反思,把每天发生的那些稍纵即逝的生动的个案,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理论上的剖析,既能提高写作能力、专业水平,又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素材,可谓一举多得。王老师从参加工作起至今,写下几万字的日记、反思,成就了他影响深远的一篇又一篇经典教育论文。
2.勤于学习,勤于积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写好一篇教育论文,没有一定的阅读学习量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是不行的,教师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才能与时俱进,让生命精彩、教育事业成功。厚积薄发,才能捕捉到立意深刻、有创意的论题,写出发人深醒的教育教学论文。
人有幸观看了王教授关于《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教育论文写作素材的选用漫谈》的教育讲座。讲座中,王教授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内容之详实,论文之多彩,素材之广博,令我叹为观止,佩服至极。在王教授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科研精神。
首先,勇于献身、不畏劳苦。王教授从教四十多年,前二十年研究教学、管理班级,可谓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二十年后,潜心专攻教育写作,在运用网上观课素材时,曾在省级研修中下载过170节课并全部观看完,写出30多篇论文;在运用学生调查素材时,曾针对5000多人开展过不下20次的学生调查,并进行汇总。没有前期的厚积,怎有后来的累累硕果。
其次,坚持不懈、锲而不舍。通过观看视频,不难发现,素材讲解顺序或许就是王教授的论文素材发掘路径,先从最基本的课标、课堂、课本、课例素材入手,再向各级管理素材进军,然后研究试题素材......刻苦钻研的劲头,可见一斑。
再次,大胆质疑、求真务实。比如,当王教授看到班级孩子们由佩戴校徽改为佩戴挂在胸前的学生证时,深深怀疑这枚学生证的存在意义。首先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其次在体育课上会影响学生动作的发挥。果不其然,没几天,学生证就取消佩戴了。可贵的批判精神,不言而喻。
最后,海纳百川、精细入微。王老师发现某个学生没写作业,并且表示要告诉班主任时,这个孩子企图拿别人的作业来蒙混过关。当王老师明确学生在说谎话时,并没有立即批评一通,而是叫到教室外面,细细询问,慢慢教导。通过交流,发现原来这个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说谎,只是害怕班主任的惩罚。考虑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并没有告诉班主任。宽容细致,值得学习。
“眼界决定境界,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实力决定魅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愿开阔眼界,提高境界,转变态度,实现高度,做教育的有心人,为教育教学和自己的生命增添新的色彩。
2021年12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有鹏老师关于教育论文写作素材的选用的公益讲座,真是受益匪浅。王老师在短短的两个半小时内系统的指导我们如何选择教育论文的写作素材,在专家的引领下,我深刻的感受到要想写好一篇教育论文,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积累,不断坚持。
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积累素材
1.在备课中发现素材
备课,特别是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学生,设计教学方法与步骤。通过倾听大家的见解,思索别人的做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教材中某个内容的教学就有了深刻的认识,将这些记录下来。
2.在课堂教学反思中发现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十年教案不一定有长进,但是坚持写三年教育反思,必定能取得出色的成绩!”王老师就是每一节新授课之后都会坚持写教学札记,所有名师都是善于总结和反思的,绝无例外。因此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及时反思:1.备课时还有什么没有考虑到?2.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是不是合理?有没有超过学生的学力和学情?3.课堂表现怎么样?优缺点都有哪些?师生各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4.课堂上生成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能不能将之变成教学研究论文?
3.在学生的提问和作业中发现主题
学生的提问和作业中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疑点、难点,是学生认识的误区,这些误区恰恰是论文的素材。王老师就是每节课后都会制作问卷调查,将问题归类来积累素材的。
4.在考试中发现素材
对一些考试如期末考试、会考、中考等答错题进行统计分析,归纳错误原因,提出教学对策,便得素材。
二、在广泛学习研究中发现与积累素材
1.博览群书,提升理论高度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萃取、归纳而成的理性认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注重学习,博览群书,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升理论高度,有助于我们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2.坚持实践,不懈探索
实践出真知。教师的教学、教研实践是一项长期而又十分有意义的活动。撰写教学论文同样离不开实践。王老师说他在教学模式的探索时就是不断的实践,反复的改,最终探索出适合学生更好发展的教学模式。因此我们也应该坚持实践,不断探索。
心得感悟
——魏萌
作为拥有40多年教学经验的正高级教师,王有鹏老师的讲座中充满了教育智慧、教育情怀、教育理想。从语言上,王老师以情动人、娓娓道来,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从内容上,王老师以理服人、有理有据,让人钦服其对教育案例提炼整合的功力;从思想上,王老师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精神上的引领。在讲座中,王老师将自己比作“教育蓝天自由自在的翱翔者、人生舞台上不知疲倦的舞者、倡导幸福生长的思想者、深入思考深度学习的研究者、主张演绎精彩课堂的理想者、尝试单元对话教学的实践者、生命王国里一根有韧性的藤、生活海洋一滴流向天空的水”,无论是这八个方面的哪一方面,都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梦寐以求到达的“彼岸”。可能我们无法像王老师一样著作等身、荣誉斐然,但是我们可以学习王老师在教育教学之路上专注研究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在教育论文素材写作方面,王老师结合自身教育经历,通过分享《教师,你要慎用惩罚》《课堂里出现了一只蛐蛐》《一个课堂续写活动引发的思考》《尽快补上爱情教育这一课》等等教学案例,向我们分享了教育论文素材选取的依据和方向,尤其是要以课标、课堂、课本、课例为引导,教育论文写作才能源源不断补充的“活水”,写出的教育论文才是目标方向明确、价值引领到位、教育效果持久的高质量论文。在论文结构方面,王老师结合早起发表论文《课堂美感是怎样打造的一文》,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关注心灵之美、思辨之美、智慧之美、教态之美、气氛之美五个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王老师的讲座对我的启发很大,主要有以下两个层面:从思想上,以前我认为教育论文的撰写是一件需要费时费力、创造鸿篇巨著的事情,但是王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双勤于总结记录的双手,教育论文的撰写是人人可做、时时可做的事情,教育教学研究之路,永无止息。从行动上,我们应该努力在教育教学研究领悟下功夫,力争早日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家”的转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