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物微意重 情爱象征 —— 屈大均《杂诗》赏析
(2015-08-21 18:11:20)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诗词赏析 |
诗词赏析:
物微意重
叶春平
屈大均(1630-1696),广东番禺人,出生于明清鼎革之际,一生坚持抗清斗争,是一名真正的爱国志士。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诗人、学者,他以诗名世,当时被称为诗坛“岭南三大家”之首。
爱情产生于两性间的相互吸引。可以说,没有异性的吸引,就不可能产生爱情。那么,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从审美的角度分析,男性往往以阳刚之美吸引女性;而女性则以阴柔之美吸引男性。屈大均的《杂诗》就是将爱情作为男性阳刚之美与女性阴柔之美相结合的产物。
诗歌的首句“赠子槟榔花”,意思是说,赠送给你槟榔花。“子”是代词,即你。“槟榔”树名,常绿乔木,树干挺拔,没有傍枝,花果芳香可食。“槟榔花”是槟榔树的花,古代常常用来作为爱情的象征。据《善见律昆婆沙》记载:“男子与女子结誓,或以香华槟榔,更相往还饷松,以此结亲。”
第二句“杂以扶留叶”,意思是说,还要杂以扶留的叶子一起送给你。“扶留”,藤名。《文选》中左思《吴都赋》有:“石帆水松,东风扶留。”其注曰:“扶留,藤也。缘木而生,味辛可食。”
这两句诗合起来说的是,我在槟榔花里夹杂着扶留藤,现在一起赠送给心爱的你。
第三句“二物合成甘”,意思是说,这两种赠物合在一起,味道特别的甜美。“甘”,味道甜美。
尾句“有如郎与妾”,意思是说,两种赠物象征我们两人相亲相爱地结合在一起那样幸福、甜蜜。“妾”,是古代妇女地谦称。
屈大均深受《楚辞》影响,比较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他在《书绿树篇后》就说过:“惟比兴故其情愈出,其旨愈深,而能感人于神明之际。”他认识到比兴运用得好,会更好地表现诗人地思想感情,使得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染力。这首小诗只有四句二十个字,但层次分明,逻辑缜密。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比兴手法。诗歌的前两句就是描述槟榔树高大伟岸,不枝不蔓,具有坚定刚强的阳刚之美;而扶留藤枝繁叶茂,缘木而上,左右盘绕,婀娜多姿,却具有少女的阴柔之美。诗歌就是以两种物像比喻相亲相爱的双方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是为诗歌后面两句作铺垫;诗的最后两句是点明赠物的寓意,直叙诗歌题旨。具有阳刚之美的男子与具有阴柔之美的女子完美结合的爱情,是多么的幸福甜美啊!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具有民歌的纯朴自然、清新爽直的特点。这首诗是以一位女性的口吻表达出来的,尤其是使人感到更加明快、泼辣。
诗人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作为明代遗民,屈大均具有强烈的反清情绪,他的诗词常常歌颂历史英雄,抒发爱国情怀和复国之志,风格高浑雄肆。而这首《杂诗》则与之不同,描绘男女之间清新自然、明快泼辣的相恋情感,确实是别具一格;这为我们打开诗人思想与性格的另一扇窗口,使我们能够窥视到诗人丰富情感的另一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