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诗歌:《桥上一头驴》文本分析
(2016-03-13 22:28:49)《桥上一头驴》文本分析
一、主题
《桥上一头驴》选自《幸福的种子》小班下学期《花找花》,文/李紫蓉、图/卓昆峰,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这首儿歌结构很单纯,篇幅短小,共四句,每句都简单明白,作者借助拟人的手法把驴和鱼组合在一起,仅仅用了20个字,向读者描绘了一个迷人的童话世界。
二、文学语言
(一)文学语汇
1. 词汇经验:《桥上一头驴》这首儿歌主要涉及到名词、动词、量词。其中名词“驴”和“鱼”的发音是词汇经验学习的难点,动词“钓”“骑”幼儿易于理解,量词“头”“条”幼儿可在教师的规范运用下自然习得经验。押韵是使儿歌韵律和谐最重要的手段,《桥上一头驴》这首儿歌句句押韵,通篇押韵“ü”,由于四句分别以“驴”“鱼”“鱼”“驴”结尾,因此读起来有些绕口,容易念混,但对小班孩子来说,绕口令是他们喜欢的一种儿歌形式,具有趣味性。
2. 语句经验:本首儿歌四句均为陈述句,句式简单,易于小班幼儿掌握。
3. 修辞手法经验:儿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驴和鱼拟人化,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儿歌富有趣味性。
(二)文学形式:这是一首游戏性的诗歌。儿歌采用绕口令的形式拟人化地表现出了小驴和小鱼在河边嬉戏的情景,独特的想象带给幼儿恣意的欢笑。
(三)文学想象:儿歌内容形象具体,“桥上一头驴,桥下一条鱼”开头两句这对孩子来说不足为奇,但结尾两句“驴钓起了鱼,鱼骑走了驴”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在成人看来不可能的事情,在孩子的世界里,凡事都是可能的。驴把鱼钓了起来,而鱼也顽皮得跳上驴背,骑着驴走了,真是悠哉悠哉!这首儿歌的画面感很强,能激发幼儿的合理想象与创造想象。
三、图画与文字
儿歌的配图色彩丰富,画面幽默诙谐,再现了幼儿童话世界中的趣味景象,同时为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提供了创作方向与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