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家长的帮忙什么事情不可以帮忙 |
近日,微信群里一位妈妈发来了求助信息:请问各位朋友,在超市买东西领过动物卡吗?我的孩子只差##号就集齐了,跪求##号,万分感谢!!!谁家有请微信我,我过去拿,谢谢。
这位妈妈真是“帮”儿心切呀,要亲自出马了。
前一阶段,新西兰当地的超市发起过一项活动,购物超过20纽币的消费者,可以免费领到动物卡。卡片上有磁条和号码, 还有动物的彩色照片和知识介绍。孩子可以花钱买到存放卡片的本子和类似随身听的小设备,把带有磁条的卡片边往小设备里一划,就能发出那种动物的叫声。所以,很受欢迎,特别是在小学校园里非常流行,孩子们以集齐为傲。
我家的两个娃也很喜欢,总问我太太:“妈妈,您去超市买东西了吗?人家给您卡了吗?”我太太买完东西后也总是顺便把卡带回家。这俩娃整理起卡来,总是如数家珍,而且经常带到学校去跟同学交换,很好玩的事儿。
工作人员发放这种卡,是随机地发,孩子拿到手里极有可能有重复的,这对孩子来讲是个很好的与其他孩子交换、交往的机会。文中的妈妈太想满足孩子集齐卡片的心理了,出头向各位家长跪求,这样集齐的速度是快了,可惜扼杀了孩子锻炼自己的机会,以后,孩子有事还要找妈妈“帮忙”。
这让我想起了大娃的一个同学C,他的妈妈总在这样“帮”他。
C把自己的笔借给了女同学,过了几天不见返还,孩子很着急,很认真——你借完了东西怎么还不还啊?孩子内心比较挣扎:去要,又不好意思又不敢;不去要,很不甘心,那就是我的东西啊,而且是我很喜欢的笔。于是他的妈妈替他出面,给那个孩子的家长发了一封邮件,要求对方还笔。女孩告诉C:笔弄丢了!那位妈妈又发了一封邮件,让对方赔那支笔。那位妈妈说:“我教育我的孩子,有借必有还,我孩子一直遵守这个规则,那个孩子借东西不还,相反还给弄丢了,违反了规则,太不公平了,我要让我的孩子看到公平。”
实际上这个世界哪有绝对的公平,会有人违反规则,会有人违反法律,这是现实的生活。关键是遇到这样的事情大人和孩子怎样面对,特别是笔的这件事儿,想传递给孩子什么——是接受?是大度?还是“较真儿”?还是妈妈有本事“帮”你解决了事情?
C不大会处理与同学的关系,有同学取笑他了,他让妈妈出面说那几个孩子。我亲见那位妈妈指着那几个孩子说:“你们不要取笑他,不要欺负他,否则我告诉老师,告诉你们的家长!”C就躲在妈妈背后,看到妈妈说对方,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微信群里的妈妈和C的妈妈太能“帮”孩子了,自己做真是手到擒来,很短的时间就满足了孩子的不同需求,效率很高。害的孩子不愿也不敢去解决事情。这些事情家长完全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经历委屈和挑战,一旦解决了,这种喜悦和征服会成就孩子宝贵的信心。所以,如果你不想培养温室里的花朵,就不要设置温室环境;如果你不想让孩子事事依赖你,你就不要这样帮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