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孩子不配合你往东来他往西闹矛盾症结在哪里 |
“过去我让她多练练弹钢琴,她总是能少练点儿就少练点儿,这怎么行啊。别人家的孩子练得多苦啊,我们家孩子照这样练,不仅考不了级,我的钱还白花了。”“我现在被她磨的都降低了要求,只要她坐在那练就行,可她就不练。我这个小祖宗啊,让她干什么她就不干什么,气死人了。”
看着这位气哼哼的妈妈,我知道她带孩子练钢琴肯定遇到了很多波折。在新西兰华人孩子练钢琴可是蔚然成风,家长之间、孩子之间少不得又是一番攀比,可是又有多少孩子是自己喜欢弹钢琴呢?
“让她干什么她就不干什么”的出现,主要是家长和孩子的需求点不一致,有时家长强逼,矛盾就会逐步升级,孩子很抵触,家长也筋疲力尽。就像那位妈妈在气头上说的:“我上辈子欠你的,这辈子被你追债。”
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想让孩子干什么,是否与孩子达成一致?
比如练钢琴吧,你想增加孩子的才艺,初衷很好,有没有与孩子商量?如果孩子确实喜欢练乐器,有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是练钢琴,还是小提琴,还是……如果孩子不喜欢乐器,那就不要练,这需要家长的定力,不能人云亦云地跟着练。家长非要让孩子练,孩子能不消极怠工吗?这面出现过家长把孩子绑在琴凳上练钢琴的事情,兴趣就这样被家长绑架没了。孩子有兴趣干一件事情时,自己会迸发出让家长想象不到的主动性。所以,不限于练钢琴一事,你想让孩子干什么,最好事先达成一致。
如果达成一致了,让孩子去干,孩子不去怎么办呢?
还以练钢琴为例,建议家长和孩子制定一个固定的练琴时间,从几点练、练多长时间,如果孩子不去,那就把练琴后享受的一个特权取消掉,让孩子承担后果。各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去掉一个什么特权。我个人认为音乐,或者演奏乐器确实能调剂人的情绪,这是舒缓情绪的一种手段,其他的手段还有很多。但这种方式每天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有的孩子想走职业化的道路,不妨把这个兴趣当做“练”,除此,真没必要千军万马挤进这羊肠小道。
除了练琴,生活中会出现家长想让孩子干点什么孩子不干的现象。那么有两点值得家长注意:
一是,你发号指令的时候,孩子正在干什么?比如,家长想让孩子扫地,可孩子正在看电视,家长喊了好几遍,孩子不回应也不行动,于是家长越来越生气,啪地一声把电视关了,孩子很勉强地去扫地。家长的行为相当于强行切断孩子专注的事情,强行让孩子干了孩子不想干的事情,以后孩子还会这样,而且会越来越心存愤恨。建议家长这样问孩子:“你想在看电视之前扫地?还是看电视之后扫地?”如果孩子选择看电视之后扫地,那家长再追加问一句:“看多长时间去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