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中谈到朋友时说:“有三种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同正直的人交朋友,同诚实的人交朋友,同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们,这是有益的。同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当面恭维,背后诽谤的人交朋友,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在孔子看来,那些在你面前诚实,敢于当面指出你的过错的朋友,才是真朋友。这种朋友就是我们常说的诤友。
而那些在你面前阿谀奉承的,只是酒肉朋友,对你的成长只有坏处,没有好处。这种朋友就是损友。
作为孔子思想的捍卫者和光大者,曾国藩很认同孔子的这种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时候,他是能够听得见逆耳之言的。这对曾国藩的成功,有着莫大的帮助。
曾国藩在《召悔》这篇文章中写道:“假如他有了过错,就有朋友直言劝谏,他有所成就,就有朋友为他鼓劲,不思进取就有人鞭策,积极进取就有人激励,那么,他们互相促进,就达到圣人的境界了。有什么能抵挡住他们的进步呢?”
“假如他有了过错,就想方设法地掩饰,他的朋友,就会疏远他,口是心非地当面奉承。那些亲近他的人,违心地附和他,担心正直的言行会伤害彼此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互相敷衍,就一起走向堕落了。有什么能阻止他们的堕落呢?”
在曾国藩看来,自己有了过错,要勇于承认,对于那些勇敢地指出你的缺点的人,不能心怀嫉恨。否则,你就没法进步。
曾国藩在北京当官的时候,致力于修身,进步明显,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那些敢于直接指出他的缺点的朋友。
比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初三日曾国藩的日记记载道:“陈岱云来我家,我和他谈了很久,彼此勉励向善。我说的,都是我不能做到,却要求别人做到的。陈岱云说,我有三大毛病。”
“第一,对人太怠慢。陈岱云说我无时无刻不显得怠慢。这真是一语中的。”
“陈岱云又说我与朋友相处,说话做事不知道把握分寸,不给朋友留余地。这种做法,小则导致朋友之间争吵,大则导致朋友变成仇敌,矛盾终身不能化解。”
“陈岱云有说我做事不太精明,太刻薄。这三条对我这个浑身毛病的人来说,真是治病良方啊。”
陈岱云指出曾国藩身上的毛病,很直白,曾国藩接受得也和坦白,将之记载在日记上,落实在日常的行为中。这样一来,曾国藩的进步是不言而喻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更多精彩,请关注学习曾国藩微信公众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