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痛苦也要寻找生的快乐

(2015-10-18 22:31:35)
标签:

育儿

自杀

贝多芬

学校教育

父亲

http://s5/mw690/003RKNmjgy6Wj6NrNdO54&690

            昨天下午,陕南某县某校的一个高三学生自杀了。这个年轻人,据说是头天晚上喝了一大瓶的洁厕精,等被人发现时,已经无救了。

       这是今年我听到的第二个学生的自杀。上个月,陕西一所学校的一位女生因为考试成绩压力太大,感到无颜面对父母,毅然决然的从楼上跳了下来。在我看,正直青春年华的一个人怎么会想到死?又怎么会死的那么决绝,杀死她的,完全是教育啊!

           而眼下的这个高三学生,情形听起来令人心痛。他的母亲已过早的离开了人世,与他相依为命的父亲,却未能担负起责任,而是整日陷身赌场。经济拮据固然是可以想见的,缺少家庭温暖也是一定的,然而真正压弯孩子活下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居然是老师的一句调侃。我姑且认作是调侃吧——据说,在事发前的一天,这个老师跟班上的学生畅谈未来准备考生什么样的大学,又有何志愿,学生们都一一做了回答,当轮到这个男生时,他写下了四个字:“安居乐业”。我想,这应该是他最为真实也最为真切的心声吧,通过这四个字,他表达了对家庭稳定与温暖的渴望,对生活和事业的最基本的期待,可是,老师却回应他:“去土里安居乐业吧”。我不知这位老师究竟如何将土与安居乐业联系在了一起,想来也许只是老师对学生对高考、对未来缺乏自信而给的一句激励吧,至少也应该是毫无恶意的调侃,然而,对于有着不一般的家庭背景、有着已经被痛苦折磨透了的心境的孩子,他又该作何理解呢?他会想,连老师都这样说,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既然从家到学校、从父亲到老师都无法给我一个安慰,这样的生命我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我无法再想下去,更无法去揣测这个学生如何在内心里千百次的咀嚼这句话,他一定在心底流泪、在滴血……

       很多年前,我曾读过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更因为阅读《约翰克里斯朵夫》,而对贝多芬的“用痛苦诞生欢乐”有至深的感悟。我想,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不管拥有什么样的条件和处境,都有去选择他(她)想要的生活的权利。正如叔本华所说,“人是按照快乐原则来生活的”;如果不快乐,人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人的呼吸还有何价值?尽管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快乐、不幸福、不自由的时候,但是我们都有寻找和获得快乐、自由与幸福的权利,我们的教育,就应该让每一个孩子知道,无论他(她)面临什么样的境遇,正受着什么样的痛苦,都应该坚信只要继续活下去,就能通过努力获得快乐、幸福与成功,只要有希望,就一定能够从痛苦中挺身过来,拥抱光明甚至璀璨的人生!

       然而,我们的学校总是盯着书本,我们的教师总是盯着成绩,我们的教育总是太过僵化而毫无人情味,我想说,对目下所有打击学生自尊心与撕裂孩子梦想和希望的学校教育,深感不齿和难以遏制的憎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