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2019-03-15 08:27:23)
标签:

旅游

文化

“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泰山脚下的岱庙因历史悠久,藏有好多历代名人所题的碑刻,林立而群,异制各异,内容丰富。简就是一座天然的中国历史书法博物馆,细品回味无穷。“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黄河金带”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末署“癸亥年夏月 秦子贞”。“黄河金带”是泰山四大奇观之一。是指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站在泰山之巅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在闪闪发光;甚至有时河水反射到天空,可造成蜃景。清代诗人袁枚有诗:“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生动而传神地描写了这种奇特的大自然景观。当然这种奇特景观与季节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旅游爱好者要领略和享受这一奇观美景,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秋季最好,因为此时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尽可放目四野,饱览泰山这些奇特的自然美景。此题刻是公元1983年夏天由书法家秦子贞所书。“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造化钟神秀”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隶书。末署“王遐举于北京”。语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都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山川。搬到这里肯定是赞美泰山的神奇和秀美。题刻人王遐举,原名王克元,湖北监利人,现代著名书法家。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等职。王遐举以隶书和行草享誉书坛,他的隶书结构稳重生动、遒劲别致,有贯串古今之气概;他的行草如行云流水、奇正相生,散发一些汉魏碑的神韵。素有“华夏明笔”、“京都书豪”的美称。王遐举与湖南有一定关系,曾任过湖南祁阳纺织厂办事处主任。“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元稹《菊花》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末署“唐元稹 菊花一首 癸亥秋 李铎”。诗作者元稹,河南洛阳人,唐代大臣、诗人、文学家。早年元稹与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运动”,后人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这首《菊花》是元稹在公元807年写于长安。题刻人李铎,湖南醴陵人,军人、现代著名书法家。他以魏隶入行,独创出古拙沉雄、苍劲挺丽、雍容大度而又舒展流畅的书法风格。其作品平淡朴素中见俊美、于端庄凝重中显功力,与其军人风格相似,气度不凡,雅俗共赏。此题刻是李铎在公元1983年秋天所书。“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登鹳雀楼”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隶书。“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末署“王之焕绝句 方**书”。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焕的作品,可说是家喻户晓。大概意思:灿烂的太阳渐渐消隐在层峦叠嶂,雄伟的黄河滚滚流向那无尽的海洋。想要看到那更远的地方,只有努力攀登向更高一层的地方。“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沁园春·长沙》诗句”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末署“纪念毛主席九十诞辰书 主席沁园春长沙诗句 癸亥惟成”。意思是: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木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题刻人宗惟成,江苏南京人,现代书法家。宗惟成善中西绘画,精于书法,喜写行、楷,偶作篆、隶,颇得晋唐神韵与元明遗趣。“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张瑞图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鸟道青冥迳 龙蛇绝壁衔 台支五色石 僧老百花岩 咒雨传空钵 剧云腰短 何年佛出世 灵气入松杉”。末署“瑞图”。这首诗是明代官员张瑞图所写、所书的《为茆岩词丈作行书五言诗》。张瑞图,福建晋江人,历代年间进士,后晋建极殿大学士,加少师,明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作品有独特的章法布白,且字距紧压,行距疏空,呈现出一种有序的控制,行气紧凑,笔墨气象酣畅淋漓。“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老黄牛》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块块荒田水和泥 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 不待扬鞭自奋蹄”。末署“壬戌之夏 时年七十又七 臧克家”。这首诗是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咏牛诗作《老黄牛》。借助不辞劳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老黄牛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从碑刻篆体印章来看,上面含有“克家”二字,应该是他1982年77岁高龄时书写的。“天路幽险难追攀”——岱庙碑刻(十)

“天路幽险难追攀”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隶书。末署“癸亥 江东范曾于北京抱冲斋”。语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原意是比喻仕途之路幽暗而艰险,很难攀登上去。用在此处是描写登泰之道艰险峻峭。题刻人范曾,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他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