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脚下的岱庙因历史悠久,藏有好多历代名人所题的碑刻,林立而群,异制各异,内容丰富。简单就是一座天然的中国历史书法博物馆,细品回味无穷。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末署“沙孟海年八十四”。语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意思是: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心灵,暮归的鸟儿隐入山林让人极目难追。题刻人沙孟海,浙江宁波人,现代书法家、篆刻家。他一生亲历民国以来现代书法的发展,前期书法广涉篆、隶、真、行、草各体,晚年尤精行草书,气酣势疾,刚健有力,韵味浑厚,雄浑遒劲,卓然成家,被誉为“书坛泰斗”。此题刻是公元1984年他84岁高龄时所书,气势宏大,点画精到,极富现代感,以气胜之,耄耋之年能有于此浩然之气实在难得,不愧为当代书风之典范。
“山阁卷帘闲读画 寒窗照字各分灯”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行书。末署“启臣华世奎”。大概意思是白天坐在倚山而筑的楼阁里,卷起窗帘一起欣赏窗外的风景,晚上在寒冷的窗前各自秉烛而读书。题刻人华世奎,字启臣,江苏无锡人,近代著名书法家。清末官居三品衔军机领班、内阁丞,袁世凯任总理大臣时升正二品。华世奎的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张扬,功力甚厚。其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当年书写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可谓之代表作,如今被国家定为中华历代名匾。
“岱岳之光”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末署“一九八二年五月二十日游泰山 谢稚柳”。此题刻意在赞美泰山秀丽风光。题刻人谢稚柳,江苏常州人,中国近现代杰出的书画与学术大师。擅长书法及古书画的鉴定,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杜甫诗句”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隶书。内容“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首刻“杜甫诗句”,末署“己未长夏
乃光”。语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这首诗可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就不详细介绍了。题刻人涂乃光,福建平和人,现代书法家。
“石韫玉联”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隶书。内容“精神到处文章老 学问深时意气平”。末署“乙酉年***”。此两句是清代乾隆年间文人石韫玉所撰的一幅对联。大概意思是:思想成熟,文章自然深沉老到;学问深厚,气质自然优雅平和。也就是说:写文章讲究精气神,如果作者的精神充实、思想成熟,文章就会写得老到;为人讲究心平气和,不意气用事,如果人的学问修养深厚,那么他就能有效控制情绪,做到意气平和。题刻人三字有龙飞凤舞之嫌,无法辨认,只知道是公元2005年所书。
“《竹林寺》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内容“竹林何(穴叫)窱 招提占绝境
鸟鸣林壑幽 泉潜云霞冷
雨后更奇绝 半天悬寺影”。末署“清 田同之
竹林寺 ****”。诗作者田同之,山东德州人,清康熙年间诗人。
“元·张志纯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内容“流水来天洞 人间一脉通
桃源知不远 浮出落花红”。末署“元人诗
王学仲”。诗作者张志纯,字布山,山东泰安人,元代著名道人,有张炼师之称。张志纯12岁入道,道行超群,曾任东岳庙住持,元世祖忽必烈赐号“崇真保德大师”、“天倪”,授紫服。题刻人王学仲,山东滕州人,现代书画家、教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精通书法、绘画、文学、哲学;是一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家,创立了“黾学学派”,既是“黾学学派”的创始人,又是“黾学”最好的践行者。他提出的学术主张,形成了包含有哲学、美学、书学、文学、诗词学和绘画学的完整而又科学的黾学学术体系,为现代学术体系的构建做出了突出贡献。
“《泰山吟》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楷书。内容“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已远,曾云郁冥冥。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末署“西晋陆机诗泰山吟
刘炳森书于*市”。诗作者陆机,今江苏苏州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这两句的大概意思是:泰山多么高大呀,仿佛高到了天空。盛赞泰山之高大雄伟。题刻人刘炳森,祖籍天津武清,出生于上海,现代书法家。其书法凝厚稳健而又俊逸潇洒,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在当代中国书坛上独树一帜。
“苏本《登泰》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内容“岱岳嶙峋插太空 抠衣拄杖入云中
正松树老龙鳞古 三观峰高鸟道通
势逼星垣倾宇宙 青分齐鲁夫龟蒙
只缘捧日丹霄上 早望扶桑碧海东”。末署“苏本登岱*
**”。诗作者苏本,河南濮州人,明代诗人。诗的大概意思是:岱岳山势峻峭插入太空,仿佛老人拄杖立于云中。山中的松树非常古老,泰山顶峰极高有小路可通。其气势宛如通往天空,屹立于齐鲁大地之中。只因为能捧日于绚丽的天空,多么希望太阳早点出来照耀大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