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之尊”“凌云气”——岱庙碑刻(五)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 |
“萧协中《一天门》”诗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篆书。内容为“天门初步路非遥 城郭人民似可招 自是登仙无委巷 野袍山屐任翛翛”。末署“明
萧协中 一天门诗 一九八六年春
刘江篆书湖上”。《一天门》诗作者系明末著名泰山学者萧协中,山东泰安人。其父亲萧大亨是明朝后期重臣、政治家和军事家。萧协中所著《泰山小史》一书,对泰山史研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此诗的大概意思是:泰山一天门一段的道路并不算险峻,男女老少均可攀登。自古以来游玩人多非常热闹,任意装束登山都自由自在非常轻松。篆刻者刘江,现代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四川万县人。师从著名书法家潘天寿,善篆刻,曾任浙江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执行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唐槐”碑刻。位于岱庙唐槐院内的槐树下,竖刻楷书。岱庙西原有延禧殿,清末时毁,因院内有唐时植的槐树故称为‘唐槐院’。原唐槐民国年间已经枯死,解放初在枯槐内植新槐,如今早已扶疏郁茂,人们称其为‘唐槐抱子’。首刻“山东布政使南昌甘一骥书”,末署字迹剥落,隐约可见“万历丁亥”等字样。题刻人甘一骥,江西南昌人。明代进士,曾任山东布政使、盐运使等职。此碑刻是甘一骥在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所题。
“张鹏翮《唐槐》”诗碑刻。位于岱庙唐槐院,竖刻行书。“唐槐 潇洒名山日正长 烟霞为侣足徜徉 谁能欹枕清风夜
一任槐花满地香”。末署“康熙庚寅春日
遂宁张鹏翮题”。题刻人张鹏翮四川遂宁人,清康熙年间进士,康熙、雍正两朝大臣,历任苏州、兖州知府,浙江巡抚,刑部尚书,江南江西总督,河道总督,户部尚书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时,人称其为“遂宁相国”。是清朝第一清官、治河专家、理学名臣。是清代两百多年中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号最响亮、名声口碑最好的官。《唐槐》一诗将岱庙院内的古槐拟人化,称赞它立脚名山,与云雾作伴,与清风为侣,给大地一片清香。也可能有张鹏翮借物喻人,自我铭志之意。
“上善若水”碑刻。位于岱庙碑林,横刻行书。末署“笃藻”。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说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如今这四字成为一个成语,指最高境界的人其德行就像水一样的品性,泽被万物而不争。至于题刻人,有人说是‘马藻’,但仔细看碑刻应该是‘笃藻’。但无论是马藻还是笃藻,均查不到任何信息,更不知是何时所题。
“杜甫诗句”碑刻。位于岱庙碑廊墙壁上,竖刻篆书。“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末署“杜甫诗句
博琴篆书”。语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这首诗可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就不详细介绍了。题刻人刘博琴,生于北京金石名家,善刻梅花、松、竹、兰、汉瓦、篆、隶等,为民国初期北方刻瓷名家。“七七事变”后,曾受人之托为毛泽东刻过一枚“润之”印章,建国时曾为毛泽东刻过一方形“毛氏藏书”印。人民大会堂悬挂的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上的大印,也出自刘博琴之手。刘博琴擅刻铁线篆文,风貌稳重,功力道劲,平整中见精神,在京城琉璃厂有“博琴铁笔”之誉。
“黄养辉联”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隶书。“居五岳前列 集文史大成”。首刻“辛酉初夏登泰山岱顶 归游岱庙 汉柏森森 古碑林立
为中国民族历史文化荟萃之地 居泰山之阳 瞻仰徘徊 不胜赞叹
书此留念”。末署“一九八一年五月十一日无锡黄养辉书并记于岱庙”。题刻人黄养辉,笔名黄易,生于江苏无锡,著名书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金石篆刻家。曾担任艺术大师徐悲鸿的秘书达二十余年,是徐大师的得意弟子。他不仅在画坛,而且在书法、美术评论、诗文、楹联等方面造诣均高,功深力厚,蹊径独造。难怪当年悲鸿大师对其有“于艺卓然有所树立,开中国绘画新境界,知名当世”之评价。
“五岳之尊”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篆书。末署“癸亥夏仲 王个簃篆”。赞美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统领天下山岳之神。题刻人王个簃,字启之,祖籍江苏海门,现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艺术教育家。早年师从吴昌硕大师,曾任上海美专教授兼国画系主任。解放后曾任上海画院副院长、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凌云气”碑刻。位于岱庙碑林,竖刻草书。末署有篆书印章“沈鹏”。语出自宋代京镗《水调歌头·百堞龟城北》:“司马氏,凌云气,盖群公。”有动天容之意思。此处应该是赞颂泰山高耸入云之雄姿。题刻人沈鹏,江苏江阴人。现代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