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2019-01-12 17:02:34)
标签:

旅游

文化

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泰山风景区从山脚到山顶,无论是建筑物旁,还有在盘道两侧,到处都有琳琅满目的碑谒、摩崖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前面有专区记载,现对星罗棋布在景区内的其他部分予以拾遗,按区域分别记载。

升仙坊——南天门一带: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知止观止”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道东侧的石壁上,横刻楷书。无首刻,有末署“山右武()游岱 蓄志久矣 乙巳岁差次登临 刊此志之”。末署中有一个字比较模糊,只能说是有一个武姓山西人,在乙巳年登临泰山时所题,可就是不知是那朝那代的乙巳年题刻的。“知止”即适可而止,也就是已经满足;“观止”是指事物已经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意思是说泰山的风景已经好到了极致,人们游览了泰山可以完全满足了。跟“泰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归来不看山”有同工异曲之妙处。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天门石壁”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东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无首刻,有末署“(相)郡翟涛题”。从石壁痕印看有点像“湘”字,但描红后是“相”字,只知翟涛是明代嘉靖年间曾任过济南府同知,也就是当时衔从五品的副市级领导,至于何处人士从这个“相郡”或“湘郡”均无法考实。这位五品官是明代有点名气的诗人和书法家,尤其是楷书工整精巧、笔力遒劲。山下红门宫孔子登临处“登高必自”石碑亦是翟涛所书,具有非常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渐入佳境”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东侧的石壁上,竖刻行书。无首刻,有末署“康熙丙戌清和下浣 蒲坂韩镐题”。此石刻系公元1706年农历四月下旬,一个叫韩镐的山西永济人所题。语自《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后来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而题刻者是借来比喻泰山景色逐渐秀丽。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乾隆《渡十八盘》诗”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路东侧的石壁上,竖刻行书。无首刻,有末署“渡十八盘作 丁丑清和月 御笔”。内容“犹忆昔登十八盘 坦途高架丈余宽 曾因过费伤方伯 率为趋平奉大安 今度挥鞭吟马上 不教仿栈辟云端 石梯拾级千层迥 却喜峰本色看”。清乾隆皇帝曾六次登上泰山顶峰,题此诗是第三次登顶时,即公元1757年。乾隆回忆起九年前第一次陪母后登泰山十八盘时,地方官在险要处架起临时栈道,使山路变得平而宽,当时因为花费太多还告诫过山东布政使,但那都是为了母后登山之安全。这次骑马吟诗而上,不再让官员像上次那样把栈道架到顶端,沿着梯子般的千级石阶便可登到南天门,非常高兴地看到了峻峭山峰的本来面目。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首出万山”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道西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首刻“嘉靖甲子四月吉旦”,末署“东昌府同知脱镐”。明代东昌府就是现在的山东聊城,同知为知府的副职,官衔正五品。据说这位相当于副市长的脱镐,是元代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爵封郑王、主修宋辽金三史那个脱脱的后裔。四月正是碧霞君生日,可能是登泰山奉祀时感慨泰山之高所题。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飞龙岩”、“翔凤岭”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两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首刻“大明隆庆元年夏吉日”,末署“监察御史蜀人刘翾立”。题刻人刘,四川内江人,善书法,是内江著名人物之一。明朝嘉靖年间进士,隆庆元年任山东巡盐监察御史。原题石碑存岱庙配天门东侧碑林,此两处石刻是泰山文物风景管理局于1984年根据碑拓复制而成。东有飞龙岩,西有翔凤岭,南天门就立于两者之间的山隘处,相传古时暴风雨时,此处曾有龙凤伏在两侧石壁和山岭上,大雨过后腾空而去,故人们称其为飞龙崖、翔凤岭。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何险危 仰不愧 履如夷”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道西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无首刻,有末署“光绪丙午 柳堂摩题南天门铭”。晚清年间名人中“柳堂”居多,或字或名。光绪丙午为公元1906年,据时间推算应该是时任山东惠民知县的柳堂,系河南周口扶沟人,清同治年间举人,光绪年间进士,官至济宁知州。柳堂是个为民办实事的清官,深受民众之拥戴。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曾派人许以山东巡抚一职,劝柳堂为其服务,柳以体弱不能尽职为由而予以回绝。柳堂不仅是个体恤百姓为民造福的好官,而且在书法方面亦有造诣,为近代华北藏书与金石名家。此石刻十二字的意思是:登上南天门,往下面一看,眼前的视野真是空旷无际,回味刚才上来时的路是多么险峻,但终于遇险不惊、临危不惧,爬过了这么一段险恶峻峭的山路,抬头看着天空,自己心中没任何愧疚啦。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共登青云梯”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道东侧的石壁上,横刻行书。据说是“戊申秋 赵丽生题”,但不知是公元1908年还是1968年,甚至还是或是1848年、1788年都未尝不可。年代不能确定那叫赵丽生的到底是何许人也,更不好揣测。此句语自南北朝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的“惜无同怀客,共登青云梯。”原意是指志趣相合者。题刻者应该是看到泰山游客众多,大家争相攀爬十八盘石阶,或许身边有好友携手同游,此情此景,有感而题刻示记。携手“共登青云梯”——泰山石刻拾遗(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