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交泰”孕万物——泰山石刻拾遗(十三)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 |
泰山风景区从山脚到山顶,无论是建筑物旁,还有在盘道两侧,到处都有琳琅满目的碑谒、摩崖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前面有专区记载,现对星罗棋布在景区内的其他部分予以拾遗,按区域分别记载。
“绝顶云峰”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的盘道侧石壁上,横刻楷书。首刻跋文“宣统元年四月
奉命告祀泰山 遂登岱顶 遍历幽胜 俯览沧瀛
泐石以记鸿雪”,末署“萧山朱其煊题”。题刻者朱其煊,杭州萧山人。其父亲朱凤标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追赠太子太保衔,谥文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力主抗击洋夷,是一位对贪官污吏痛心疾首的清官廉吏。朱其煊这位官二代在清末曾任工部郎中、山东布政使。此石刻是他在山东布政使任上,受朝廷派遣在碧霞元君诞辰日,登泰山祭祀时所题。此处山势陡峻,悬崖峭壁,抬头仰望,南天门云雾缭绕,岱顶在云峰中隐约可见,好一幅壮丽画卷。
“层崖空谷”、“东皇天路”、“崧高峻极”组合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的盘道侧石壁上,右边的“层崖空谷”横刻楷书,另两个为竖刻楷书。因水渍及青苔因素,看不清有明显的首刻和末署,所以不知何时何人所题。“层崖空谷”意思是此处层叠的高山,还有深幽的山谷,形容泰山雄伟,深幽的高大形貌。“东皇天路”中的东皇指东方青帝,意思是壁侧的盘道是通往青帝居住的登天之路。“崧高峻极”语自《诗经·大雅·崧高》里的“崧高维岳,峻极于天”,将其简写为“崧高峻极”形容泰山极高极大。
“天门云梯”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的盘道东侧石壁上,竖刻行书。末署“萧娴书”。萧娴是我国当代最为著名的女书法家,其父亲萧铁珊是孙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遍习名家墨迹,有“粤海神童”美誉。当年康有为看到她的《散氏盘》非常赞赏,并赋诗谓“笄女萧娴写散盘,雄深苍浑此才难;应惊长老咸避舍,卫管重来主乩坛。”后来萧娴从师康有为,书艺猛进,隶篆楷皆精,有“女书圣”之称。1983年83岁高龄的萧娴书下“天门云梯”四字,描写十八盘之陡与险,称赞泰山拔地通天,气冲霄汉的雄伟气概。
“青玉案”石刻。位于对松亭北、升仙坊南之盘道西侧石壁上,横刻篆书。无首刻,末署“吴大澂题”。“美人赠我锦绣缎,何以报之青玉案”,张衡的《四愁诗》是这样评价古时贵重的食器青玉案的。吴大澂这位清代著名书画大家、金石学家于光绪十二年在此处题“青玉案”一来是展示自己的书法艺术,二来是形容此处的山石之美,宛若珍贵的青玉案。
“郭沫若《万松山诗》”石刻。位于对松山附近的盘道侧石壁上,竖刻草书。内容为“人来看万松
“唯天为大”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道东侧的石壁上,横刻行书。无首刻,无末署。据说刻于清朝嘉庆年间,至于是何人所题无处可查。语出《论语·泰伯》“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本意是说帝尧作为一代君王多么伟大,上天是最高大的,除了天就是帝尧崇高伟大。题刻者用来形容泰山之高大,只有天在上,其它在泰山面前都是渺小的,赞颂泰山之雄伟高大。
“云端”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道侧的石壁上,横刻楷书。首刻“光绪六年三月浣”,末署“历邑李春显敬立”。因距离略远,末署中的第五个字笔划有点模糊不清,有可能是繁体“显”字,也有可能是“颛”字,当然还有可能是其他什么字,只知道是清末年间的历城人士。“云端”两字的意思是云的源头,即是布云播雨的地方。题刻者亦是用来描写此处的气象变化和形容泰山秀丽风景。
“天地交泰”石刻。位于升仙坊附近盘道西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无首刻,无末署。据说是乾隆年间太学生何有炳所题书。语出自《易经·泰卦·象曰》“天地交,泰。”意思是天地交,即天与地相交合;泰则吉祥、亨通。指天地之气融和贯通,万物生生不息。泰山古称岱山,岱者,即阴阳交代之意,也就是说是天与地交接的地方,有天下通畅安宁之象征。因此古代帝王登基时总会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同天帝进行对话,将自己装扮成替天行道的角色来统治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