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朝山”心无愧——泰山石刻拾遗(十五)

标签:
旅游文化历史 |
泰山风景区从山脚到山顶,无论是建筑物旁,还有在盘道两侧,到处都有琳琅满目的碑谒、摩崖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前面有专区记载,现对星罗棋布在景区内的其他部分予以拾遗,按区域分别记载。
“山险心平”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东侧之石壁上,横刻楷书。无首刻,有末署“乙未夏携福禄两弟游岱特志鸿爪
“亦可阶升”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东侧石壁上,竖刻隶书。无首刻,末署跋文“余宦东廿余载
“有求必应”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之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首刻“民国十八年冬月”,末署“河北宁津王荫溎书”。在末署的侧面还有一处石刻,末署“丙申暮春月中
“乾隆《登封台》诗”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之侧的石壁上,竖刻行书。内容“(云衢盘陟)造天门
“果然似我”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东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首刻“中华民国四年乙丙秋七月”,末署名“江西徐源春岩氏题”。有人说徐源春字岩,《诗经》中有“泰山岩岩”句,所以这位姓徐的江西老表登上泰山,大言不渐地写下“果然似我”这四个字。也有人说徐源春的这四个字看似庸俗,其实含意非常深奥。昔楚王为太子时,饱经沧桑,遍尝人生,叹人生味无过“求、越、我”三味。求者,人生之始,锋芒其端,以锐气破人生;越者,人生之仲,稳慎其行,以魄力服人生;我者,人生之暮,其味尽尝,当为我,享受人生。这位徐先生将攀爬泰山比做人生之路三步曲,开始“锋芒其端”,干劲十足;中途体力渐尽,道路险峻,必须“稳慎其行”,切不可半途而废;越过十八盘,登上南天门,纵览四方景色,全身疲劳荡然无存,“果然似我”。不知徐源春当时的本意是属于那一种?但本人倾向于后一种解释。
“云路千盘”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东侧的石壁上,竖刻草书。无首刻,有末署“聂荣臻”。此石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聂荣臻所书,泰山风景区管理局于1984年制作。语自清代施闰章《雪中望岱岳》中的“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聂帅所书一来形容高入云霄的登山盘道千曲百迥。二来比喻中华民族复兴之过程虽曲折艰难,但一定会崛起,屹立于世界之高峰。
“问心朝山”石刻。位于南天门附近盘道之侧的石壁上,竖刻楷书。无首刻,无末署。不知何时何人所题,估计题刻者的目的是用平和的心来朝山,无意留下自己的名字。众多石刻中,这是俺非常喜欢的之一,它虽然没有其他石刻那么霸气。但就是这“问心”二字用得恰当 ,用得巧妙。正如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所云“君无须问此;只问己心;问心无愧;即阴律所谓善。”只要问心无愧,心存善念去朝山,一定会心想事成的。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社会,只要问心无愧,做到无愧我心,泰山神一定会庇护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