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霄”直插云端——泰山石刻拾遗(五)

标签:
旅游文化 |
泰山风景区从山脚到山顶,无论是建筑物旁,还有在盘道两侧,到处都有琳琅满目的碑谒、摩崖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前面有专区记载,现对星罗棋布在景区内的其他部分予以拾遗,按区域分别记载。
“佛”字石刻。位于快活三里之北段石壁上,行书体。无首刻,无末署。不知那位高手将这“佛”字改写得如此完美,其书写手法具有特别的艺术效果,是泰山石刻中非常少见的。
“光绪六年四月望
浙江提督庐江吴长庆入觐道路此偕乐平彭汝枟 崇明杨安震 通州张謇登岱及顶 庆于兹凡六游而陟顶且三度已”石刻。位于快活三里附近的盘道旁石壁上,竖刻楷书。公元1886年4月,升任浙江提督的吴长庆携僚属彭汝枟、杨安震、张謇四人一路由江苏北上进京觐见,过山东登泰山,吴长庆感概万千而赋诗“行行仰止旧劳人,重上丹崖拱北辰。雷动万方行作雨,山通大泽气先春。金泥玉检传灵迹,翠柏苍松隔俗尘。喜近天颜瞻咫尺,初升海日见精神。”当来到快活岭下,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特题字以志。
“天空”石刻。位于快活三里路旁,隶书体。首刻“民国二年”,末署“刘道忠”。
“泉”字石刻。邻近“天空”石刻,正楷书。末有跋文曰:“余来岱之次年,岁在丙辰。是年春。暴风甚多,寒暖不时,余因之而病。病后因阿堵物有感曰:是物也,何物也?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岂西人所谓人生之第二生命者耶:然英雄豪杰为汝坟黑其心,灭其性,变易其操守,至死不悟。己不能致者,必欲强人以致之。汝之势力,不可方物。无论如何不可捉摸之。生龙活虎,一入铜臭范围,立时与至无灵之蠢鹿顽豕等,真可叹也。余老矣。不能从诸君后,请拭目以观之。长庐李星源题,民国五年八月。”“泉”为古代钱币名称,李星源以“泉”为题,借题发挥,语意恳切,警人醒世,不可多得。
“云路先声”石刻。在斩云剑北的快活三里路东侧石壁上,横刻隶书。末署“宣统庚戌二月
“山辉川媚”石刻。位于云步桥附近盘道旁的石壁上,横刻正楷书。首刻“光绪癸卯季春”,末署“郡守恭曾书”。系公元1903年由泰安郡守恭曾题书,字体工整,苍劲有力。盛赞此处春光明媚,山川耀辉,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善如登” 石刻。位于云步桥附近的石壁上,横刻隶书。首刻“光绪九年小阳月”,末署“泰安县事孙符乾敬镌”。语出《国语·周语》“从善如登,从恶是崩。”意思是说顺随善良象登山一样越走越高,而顺随恶行则会象崩山一样坠入深渊。比喻学好很难,而学坏却非常容易。在这里应该是提示游客,登泰山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
在石刻的下面,还有两则记载到此一游的石刻。其一为“光绪十五年
“峻嶺”石刻。位于斩云剑之北的盘道东侧石壁上,横刻楷书。首刻“大清光绪丁亥年”,末署“晋阳王启恩书”。王启恩可不是等闲之辈,据说当年慈禧太后曾认他为义子,至于是不是真的不管,但王启恩与李鸿章、左宗棠关系确实密切,结过拜把兄弟。
“鬱确其高”石刻。位于“峻岭”字刻之下方,竖刻楷书。有末署“光绪岁次丁亥夏四月望日
“兖沂曹济道李嘉乐新擢苏臬
“曲径通霄”石刻。位于斩云剑之北,快活三里上段盘道东侧石壁上,竖刻楷书。首刻“道光戊戌”,末署“禹州马起予题”。将成语“曲径通幽”改“幽”为云霄的“霄”,形容盘道曲曲折折直插云天,赞叹泰山高耸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