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2018-12-28 20:34:50)
标签:

旅游

文化

历史

泰山风景区从山脚到山顶,无论是建筑物旁,还有在盘道两侧,到处都有琳琅满目的碑谒、摩崖石刻,是中国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这些石刻有历代帝王,有文官武将,有儒道释家,亦有文化名士所题。内容丰富,书法各异。涵括了整个中国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既是中国书法艺术品的一座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珍品。泰山石刻早在2001年就由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主要分布于经石峪、大观峰。这两处前面已经予以专项记载,现在对星罗棋布在景区内的其他部分予以拾遗,按区域分别记载。

斗母宫——壶天阁盘山道两侧石刻拾遗: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汉镜铭》”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自然石上,竖刻篆书。“上太山,见神仙。食玉英,饮醴泉。驾蜚龙,乘浮云。宜官秩,保子孙。寿万年,贵富昌,乐未央”。末署“光绪丙戌十二月吴大澄书”。吴大澄系清末著名金石学家、文字学家。历史上泰山被尊为神山、圣山,泰山泉水被古人称为神水,据说可明目祛病,经常饮用还可延年益寿。

“斗母宫邑”石刻。与《汉镜铭》刻在同一石壁上,横刻楷书。无首刻、无末署,不知何时何人题刻。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岱宗造林纪念”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侧石壁上,竖刻隶书。全文为“农商部第二林业试验场技术员恩施黄以瑚 山东泰沂模范森林局技术员黄县张云桂于岱宗造林纪念”,末署“民国十年春日勒石”。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五夫杨 ”石刻。斗母宫之北,盘道之西的石壁上,竖刻篆书。全文为“皇帝曰:金石刻尽始皇帝所为也,令袭号而金石刻辞不称始皇帝。其于久远也,如后嗣为之者,不称成功盛德。丞相臣斯、臣去疾、御史夫臣德昧死言:‘臣请具刻诏书,金石刻因明白矣。’臣昧死请。制曰:‘可’。”末署“吴大澄临本”。这就是俗语说的“会做事的多做”,这吴大澄看来是会写的多写呀。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瞻布”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旁边的巨石上,竖刻楷书。首刻“光绪辛巳仲春”,末署“广州刘少和题”。还有同样字体的“瞻氵布”石刻,估计出自同一人手。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笏朝天”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旁边,横刻楷书。首刻“丙子菊月”,末署“历邑萧式铭书”。笏板,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手中拿的摘记上奏内容的板状物。石刻上方怪石嶙峋,突兀穿天,峻峭如笏,人称万笏朝天。让人想像到封禅泰山的鼓乐齐鸣和众多官员虔诚地手执笏板,朝见泰山神之情景。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山东省立第三中学第一林场”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西侧,竖刻楷书。山东省立第三中学前身为清代岱麓书院、泰安府中学堂。此界石为划分林产的界碑。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省立农村师范林场界石”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西侧,斜刻正楷书。首刻“民国庚辰”,末署“李岱东题”。跟山东省立第三中学第一林场之界石一样,属于划分林产之界碑。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擎月居然凌上界,撑云便要洒齐州”石刻。位于度仙桥之西北侧树木里的巨石上,竖刻行草书。应该是一副对联,因无首刻、无末署,不知何人何时所题。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仰之弥高”石刻。位于总理奉安纪念碑附近的盘道旁边树木里的巨石上,横刻楷书。“仰之弥高,探之弥深,感生之有涯,学泰山无涯也。”意思是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之梦想。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古長春”石刻。位于总理奉安纪念碑附近的盘道旁边树木里的巨石上,横刻楷书。首刻“民国十年仲春”,末署“峄山胡恩桐书”。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人间仙境”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登山盘道西侧的石壁上,横刻行书。首刻“同治辛未夏日”,末署“西湖曹正榜 王心安 姚绍修立”。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蓬莱季良小住”石刻。位于斗母宫北盘道之侧的树林石头上,竖刻楷书。或许当年有个叫季良的蓬莱人在此小住过,亦或许这个叫季良的人幻想在此居住。亦或许是从这里看泰山主峰翠微高耸,云海浩荡,宛如仙境,四季环境优良,人人向往在这里居住。至于到底何时何人所题,无首刻,无末署,无可奉告。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通幽”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旁边的巨石上,横刻正隶书。无首刻,无末署,不知何人何时所题。“通幽”语出唐·常建的《题破上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比喻此处周围环境幽静、优美。

“天衢”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旁边的巨石上,横刻楷书。首竖刻“光绪丙戌杏月既望 江阴缪玉瓒 泉州王永恒 长山任殿杰 历下刘廷桂 张书业 王郁绮 杨逢霖同游岱顶谨题”。其中缪玉瓒曾任清代四川候补知州,刘廷桂、杨逢霖均系清代济南才子,看来都是非等闲之辈。天衢语出《文心雕龙·时序》:“取飞龙于天衢”,这些才子官人携手同游,有感泰山之雄伟一时兴起而书。岱宗“青未了”——泰山石刻拾遗(三)

“青未了”石刻。位于斗母宫之北的盘道东侧的巨石上,横刻楷书。无首刻,末署“三韩长赓”。“青未了”语出杜甫的《望岳》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意思是山色不尽,青山连绵不绝,泰山景色秀丽,值得一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