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汉碑丰济宁——汉碑室(国保档案/山东篇)

标签:
旅游文化 |
济宁是个不大不小的地级市,因它是孔子的故乡,加上京杭大运河从城区串过,所以在历史上还算比较出名,也算是古城之一吧。值得一提的是济宁还拥有一个中国之最,可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即使是历代那些京城如南京、西安、北京等都要甘拜下风。这个中国之最就是现存汉碑最多,据统计我国现存汉碑数量没超过60块,而济宁就拥有38块,占60%还多,享有“天下汉碑丰济宁”之盛誉。
现济宁博物馆就收藏有汉碑11块,这些碑刻早先散存在济宁文庙院内,损坏比较严重。民国时期任济宁教育局长的王大恕,主持在济宁铁塔寺院内的东侧修建了一栋汉碑馆,又称小金石馆,并将这些汉碑移置于内加以保管至今。
据资料介绍,汉碑室珍藏的汉碑中,有保存较好的《景君碑》、《郑国碑》、《武荣碑》、《鲁峻碑》,还有《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所有这些都是汉碑中的精品,也是闻名中外的重要碑刻,其书法均为典型的“八分汉隶”,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
汉碑室就在济宁博物馆院内,砖木结构的一层楼建筑,为了保护这珍有文物,博物馆将汉碑室的门用铁锁锁得严严实实的,估计只有身份特殊的人才能见其真面目,隔着窗户玻璃能看到石碑旁挂有“禁止拍照”的警示牌。既然不能拍照,就是说即使想办法进去也只能仅仅是到此一游,干脆就隔着窗户拍几张照片,回去慢慢欣赏。
坐东朝西的汉碑室此时刚好是顺光,虽然隔着一层玻璃,但里面陈列的石碑可看得清清楚楚,美中不足的是隔着玻璃拍照虽没有人禁止,但因玻璃反光严重影响画面的清晰度。济宁的汉碑书法风格是一碑一奇,或朴厚,或娟秀,或典雅,或奇崛。据说自北宋以来,学者著录、阐释济宁汉碑的文献就有数十种,当年文学家欧阳修、金石学家赵明诚都曾经前来进行过探访研究,并收入各自的著述。
近年来,好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通过研习和考察,一致认为汉碑室的汉碑数量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汉碑精品成了凝固的历史,它贯穿了我国隶书产生、发展、演化的全过程,对于研究汉代历史和书法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如今汉碑室这颗在济宁丰厚人文积淀沃土上熠熠发光的明珠,作为济宁铁塔的附属建筑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