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莲花山风景区一日游

标签:
广州番禺莲花山莲花塔望海观音 |
分类: 广州市游 |

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距离广州市区20公里。先后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莲峰观海”。

莲花塔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举人李惟凤、刘如性及生员陈奎聚等筹资兴建。塔呈八面形,取“天、地、阴、阳、风、雷、水、火”八卦之意。每层外檐角均设风摆铜铃,共七十二个,是典型的中国古建筑。

莲花塔原名“文昌塔”,又称“狮子塔”。塔高50米,外观9层,内11层。粉墙红柱,八面设门窗或龛。造型古雅,工艺精湛,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塔顶供奉万世师表的孔子像。

桃花园春节前后桃花满园,此时莲花塔侧占地近40亩的桃花园里,数千株桃花竞相开放。

莲花山古采石场石景奇观闻名于世,莲花宝塔和莲花古城历经风霜,40.88米高的望海观音金像霞披狮海,光泽南天,位于山顶的粤海度假村酒店配套设施齐备,舒适雅致。是访古、祈福、赏花、度假的好去处。
莲花山古采石场遗址是古番禺22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石料多用于建筑官府、街市、祠堂、庙宇、墓穴等,有“营城之源”之美誉。西汉至清两千多年,南粤先民一凿一钎,雕琢而成逶迤数公里的“人工无意胜天工”的石景奇观,尤以燕子岩、莲花石、狮子石、白象岩、八仙岩、飞鹰崖等为胜,堪称“实干兴邦”的历史瑰宝。
莲花山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属丹霞地貌的地质构造。莲花山的红色砂岩石质优良,密度高、砂质细,是优良的建筑材料,尤其适合做墙基,具有防潮的作用,古人也用它来作磨刀石,所以莲花山旧称“石砺冈”。
莲花山位于珠江水道旁,是广州航运的必经之地,当年这里开采的石料就是从水路逆流而上运到广州的。从西汉至清的千百年来,南粤先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开采石料,在山的东部沿岸地区形成了逶迤数里的石林与岩洞,遗留下令人炫目的红色砂岩悬崖、险峰和石柱,形成了国内罕有的石景奇观。
望海观音宝像由何厚铧先生首倡,何贤社会福利基金会及各方善信襄助,莲花山旅游区筹建,高40.88米,用120吨铜铸成,外贴180两纯金箔,于1994年落成,是目前箔金观音铜立像的世界之最。
霞披狮海、光泽南天,香火旺盛。宝像碑文“引慈航以庇桑梓,施甘露而润粟榆,保居者安,护行者顺,佑善者昌,启愚者蒙,普众生缘开因果,渡信士普结菩提”。宝像前方有一对麒麟神兽,分别刻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每逢民间节日,例如观音诞、观音开库、重阳节和每月初一、十五,来自珠三角和港澳地区的善男信女蜂拥而至,顶礼膜拜,香火旺盛。

放生池中大石龟长约六米,五只小乌龟围绕身边,凝望用常绿植物修剪出来的大型“佛”字。大乌龟代表大心量、大福报。五只小龟代表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有五福临门之意。







观音岩原来只是一处采石遗留下来的石室,在莲花山,有许多像观音岩一样被挖空的石室。其实被挖空的地方,往往就是石质最优良的地方。


浴仙池三面环山,幽深清静,泉水清澈。池中仙女肌肤如雪,婀娜多姿。相传,何仙姑赴蟠桃盛宴之前,在此沐浴、休憩。




百福图是由旅居香港的邑人黄绍文先生书写的百福图刻的。这百福图全图有一百零一个“福”字,其中题目中的一个“福”字为正楷,其余的一百个福字篆书分十行十字直排。



莲花城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位于莲花山东北角,面积达万余平方米,是一座不规则的椭圆形城堡,城墙高逾10米,有垛口和马步道分别用于瞭望和巡逻之用。

莲花城俯瞰狮子洋,地势险要,居高临下,远控虎门,近制狮子洋,故有“府城捍山”之说。建城伊始,这里一直有兵勇驻守,直到清朝末年逐渐荒废。

八十年代初,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和帮助下,莲花城在原来坍塌城墙的基础上得以修复。城内有莲花城原貌展厅和反映清朝军制的八旗军展厅、议事厅、将军帐、夫妻帐、娱乐帐等,游客可以从中详细了解有关清朝八旗军的历史知识。

城内空地上铁炮昂首、旌旗猎猎,还有趣味性的孔明八卦阵等你探究竟。站在城墙上北望是巨轮穿梭的广州黄埔新港,东望是田畴如织的珠三角新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