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是静养好,还是动养好?
(2024-10-27 08:41:36)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养生保健渐渐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现如今,养生保健不仅仅是中老年人们的专利了,更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其中,养生保健队伍不断扩大。如何养生?怎样保健?人们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可谓百花齐放。在养生保健的方法以及方式上,更是方法各异,做法迥然。主要集中在,是“静养好”,还是“动养好”的认识与争论之上,其说不一,观点不同。提倡静养的人说:“长寿在于静。因为,人的一生心脏大约跳动二十亿次。所以,省着用,慢慢使,人的寿命会更长久。”主张动养的人说:“生命在于动。勤于劳动,经常坚持运动的人,身体更健康,寿命更长,生命在于运动吗!”关于是静养好,还是动养好。各自都能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和依据,各种偏向己见、辩论从未休止。在如此,众说纷纭,众多论据中,我更加倾向这个有理有据的靠谱观点。
人的寿命长度,是由什么因素来决定的呢?请大家来分享一下这个说法。生命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基因。我们的基因,是写在我们46个染色体上的,这46个染色体如果形象地说,就像46根鞋带一样。细胞分裂,就是把这46
根鞋带复制一遍,在传到新的细胞里。染色体的端头,称之为端粒。端粒就像鞋带上的塑料帽子,这个塑料帽子保护着染色体不受损伤。但随着细胞的不断的复制,这个端粒也就是这个塑料帽子也会被慢慢地磨损。等到这个端粒磨光了,也就是说当这个塑料帽子磨没啦!细胞就分裂不了了。它就无法继续自我更新了,身体就进入到衰老过程阶段,走向生命终结。所以,端粒就是我们生命的时钟,它磨损的速度与程度,决定着我们寿命的长度。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磨损变短了的端粒再生呢?这样不就可以无限复制、无限分裂而达到人的永生了吗?回答是否定的,现在只有癌细胞能够做到,因为癌细胞没有端粒,就是没有这个塑料帽子的限制,癌细胞才有可能无限复制和分裂。所以,端粒它是人的生命的计时器,确切地说它是生命终结的保险丝。那么,除了基因以外,还能有什么办法来延长我们的寿命呢?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那我们让它分裂的慢一点,是不是就可以延长寿命啦!总而言之,想办法降低我们身体的代谢率,把我们的节奏放缓慢一下,有利于放缓端粒磨损。人在正常情况下,一生一般心脏跳动20亿次。谁先跳完20
亿次,谁先走到终点。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无论如何,让身体少消耗一些,少使用磨损一点,确实有利于长寿一些。当然不是静止就好,动起来是为了更好的静止。这是因为,经常运动锻炼的人,虽然在运动过程中代谢增加了,心跳加快了。但这些经常坚持运动锻炼的人,在休息不运动的状态下,代谢会比经常不运动锻炼的人慢的多。人在运动锻炼后,能明显放缓身体代谢,降低身体代谢率,有利于长寿。这就是“生命在于运动”的真正意义。
我们的运动,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用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我们只有在运动中,能够真正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所在。我们在运动中,可以获得力量自信、获得心情愉悦、获得充沛精力。假如我们将运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把运动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时,你一定会从中收获到美好与幸福。
运动,怎样运动?如何锻炼?也要因人而异。我们是静养好,还是动养棒,也不可一概而论。既不可相互否定彼此。更不可,偏废对方。静,也不能一动不动。动,更不能无度而超出自身能力。不论是静养,还是动养,都要结合自身实际,都要适度、量力、兼容、兼顾、并举、有益,这才是我们的最好养生方式。数学之美是对称之美,哲学之美是深邃之美。生命之美是什么呢?那您一定能在动与静中寻找的答案------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