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盐小城,华丽转身变浴场

标签:
德国的盐浴城badorb小城制盐架条装置盐浴洒滴装置泉城风景 |
分类: 德国景观 |
英语里的bad,形容人或物是“坏的”;而德语里的Bad是中性名词,有“洗澡”、“游泳”和“浴疗”等意思,一点儿也不“坏”。
在德国,只要你看到地名有Bad前缀的,最好能走进去看看,那可是个迷人的佳地!我都不知Bad多少个了。在那里,泉水让你喝个够,泉浴让你泡个醉,还能呼吸到沁人心肺、负离子极其丰富的空气!
德国,到底有多少个名字戴Bad帽的城市呢?我查看了一本火车站地名册,乖乖,就这么个小P国(跟咱们大中华相比),竟然高达154个,还没算只通汽车的山沟沟!
这Bad帽,可不是随便就能戴上的,首先得感谢老天爷,让该地儿有泉水(温泉、冷泉、盐泉均可),能泡澡,还能疗养;其次得感谢当地老百姓,把这上帝赐给的自然资源保护得相当好,可持续开放和利用。由此可知,德国的泉水疗养业是多么地发达,遍及了所有16个州。
今天我要说的“头顶”Bad帽的地方,是黑森州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城市,全名叫巴特. 奥尔珀(Bad
Orb)。虽然该城的人口不足1万,可来这里疗养的人可不少,像我们这样观光的游客也很多。
想知道它是怎么具有如此魔力的,那就跟我一起神游吧。
这个小城在法兰克福以东约60公里处,坐落在施佩萨尔特(Spessart)山谷里。

城墙门口有座泉庙(Brunnentempel)。德国的庙很另类,都是四面透风带盖儿的那种,跟咱们的大相径庭哦!

老城墙是13世纪修建的,距今700多年了,古老而沧桑。俺们就是从这个大拱门进去的!
这是一个很有历史故事的小城。小小的广场很漂亮,高高竖立着他们的城幡。

这座房子最有趣儿,是17世纪的建筑,1997年重修,前面的墙只有1.58米宽,是黑森州最窄的房子。现在,这里是一家小小的博物馆。

圣马丁教堂在山坡上,里面该有的都有,既庄严又朴素。

站在教堂往下看,红色桁架老房子与蓝天白云相媲美,特别养眼!

教堂门口,还有个“师生群”!

路边,有座奇特而圣神的石堡,圣玛利亚的雕像在里面。

就这么个小不点的城市,还有个激光中心。那两个中国字让我倍感亲切:我的同胞,好厉害呀,把激光都射到德国来啦!

这位,是当地有名的好心医生,叫科赫(Franz Leopold Koch,1782-1850),1837年他在此为客人开设了盐水浴池,是该城疗养圣地的开拓先锋。

市中心的圣马丁骑马雕像

哎,这是啥东东?走近一看,就是一堆破树枝子!放在市中心广场,用做烧柴吗? 千万别小看它们,这可是该城的宝贝——盐浴装置的重要原材料!

再往前走不远,就能揭开这个秘密啦!猜猜看,这个大木架子里的墙面,都是用啥填充的?

中间还有一条通道,我们冒“雨”走了过去,那潮湿略带咸味儿的空气,让人精神倍爽!

告诉你吧,这个特殊的建筑物就是制盐架条装置,也叫盐浴洒滴装置(Gradierwerk)。这碎树枝子么,就是干这个用的!

来个剖面图,看看这些枝条的风采!它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从上至下,日日夜夜,流着咸咸的“眼泪”。据说200多年了,可比林黛玉流的眼泪多多啦!
回过头,再拍一下它的大骨架。

哦,头部在这儿呢,四层楼高!一群老人坐在那里正在盐浴。其实,这样的盐浴特简单,就是在那里吸气、吐气,说是盐水弥漫的空气对呼吸道疾病有特效。从前,这里产盐,就是让盐泉水从这些枝条中流出来,然后慢慢地结晶收起。由于这种技术早就过时了,人们便利用它来做盐疗。德国好几个地方有这种装置,还有比这规模更大的呢。

架条装置附近,有一个很大的疗养中心,附近还有展览厅等。

周边,还有一个大公园,有一条德国最长的赤足路,达4.5公里。公园里还有禽房,看起来就是个迷你宫殿,比俺家的住房美多啦!

两条清清的小河在此交汇,快乐地流向了市中心。

这个纪念碑很独特,“遁入空门”型的,前面还有个心形的大花坛。头像是谁呢?我在路边找到了介绍。原来他叫舍尔夫(Franz Josef Scherf,1865-1929),也是这里的著名医生,曾大力提倡和修建水疗设施,还是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

前一篇:凄美与诗意的德国国王石堡
后一篇:富尔达,不仅仅有最美的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