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他的林业三师

标签:
清明节怀念父亲林业三师林业三师的后代小兴安岭的开拓者父亲的一生 |
分类: 亲朋好友 |
父亲活着的时候,经常跟我们讲起他当年是如何当兵的,如何被转业到大东北的,又如何在小兴安岭扎根一辈子的。
他的经历虽然很平凡,但却折射出那个时代的脉痕。如果没有那场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7月),他就是中原的一位普通农民;如果早一批奔赴前线,他没准也会血染他乡;如果他不是靠毅力坚守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疆,我们全家的生活将会是另一番景象。然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个人的前途常常跟国家的利益和需要捆绑在了一起!
1952年9月,一支刚刚完成荆江分洪工程、即将入朝参战的中原部队,按照中央的命令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建设第三师(简称:林业三师)。然后,一批批地由火车运送到东北小兴安岭的茫茫林海。1954年6月,集体转业为林业工人,成了我国东北林区的第一批开拓者。这其中,就有我的父亲,还有我的表舅和堂叔。
今年春节期间,大弟用微信传给我一份名单。标题是这样写的:新春佳节,让我们向我们的父辈们致敬!后面附加了一句话:这是林业三师后代整理的。林业三师?这不就是父亲常常挂在嘴边的部队番号吗?望着那一长串儿人名,我开始一个个寻找,终于看到了父亲的名字,还发现了好几位小时候就认识的大爷或叔叔!
65年过去了,在微信普及的今天,在新春佳节之际,林业三师的后代们收集父辈的名字,并致以节日的问候,无论怎么说都是一种难得的孝心!已经作古的父辈们,如果在天有灵,一定感到很欣慰!
我把名单特意发给了父辈间有着交往的几位家乡朋友,其中一位是童年的闺蜜,现在与父母居住在北京。这位闺蜜的父亲跟我的父亲不但是同村一起当兵的战友,而且哥俩还有着莫逆之交,我们两家的关系也非同寻常。第二天,她竟反馈给我一个更长的名单,由原来的近180人变成了240多人!当我知道好多人曾是她家前后左右的邻居,不少人是由她老父想起来的,又一阵感动。这么说,这份名单让88岁的叔叔瞬间穿越到了18岁!父女俩互相启发、脑洞大开,竟然添上60多位!
这是一张65年前的老照片。中间那位是我的父亲,左面这位就是现居北京的叔叔,右面的是我父亲的堂弟,也就是我的堂叔。堂叔因为忍受不了东北的寒冷气候,转业后没几年就申请回老家了,他早已去世,所有子女都在河南,父亲活着的时候常常提起他。
当我把这份补充过的名单发给大弟时,他向我推荐了一个群。一看群名,竟然叫“林业三师后代群”!我又一次惊讶不已!我想起了东北人常说的一句话:父一辈,子一辈!那意思是说,我们的关系来源于父辈,比其他人的关系要铁得多!说心里话,我的微信群已达二十多个,天天还得写作,根本就没时间与大家互动。可我还是决定加入,一来感谢群主,二来纪念我的父亲。虽然平时处于潜水状态,但它让我深深记住:我也是林业三师的一名后代!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决定再给父亲写篇纪念文章,写啥好呢?忽然就想起了林业三师。就写写父亲与他的林业三师吧。
这是当年父亲佩戴的军章,现由小妹精心保管着。
这个破得已经掉渣的旧茶缸,很有纪念意义,是父亲生前的宝贝,现由小弟收藏着。
父亲生前有许多照片,都在大弟家存放着。大弟把父亲年轻时的旧照,都一一进行了拷贝,选三张放在这里。
知道我要为父亲写东西,弟弟妹妹就用微信给我发来了图片。在这里,我真得感谢我的弟弟妹妹们,他们把父亲的纪念物和照片保存得相当完好,让我们不仅能看到当年的军章和水杯,还让我再次目睹了父亲年轻时那英俊刚毅的面容!
去年夏天回国探亲,我又到访了我的出生地伊春。在与朋友观赏市内的巨大变化时,我提到了我的父亲和当年的林业三师,这位朋友立即建议:那我带你去看看那座纪念碑吧!
这是一座群雕纪念碑,是伊春市政府为了纪念伊春林区开发建设60周年而特意兴建的。还采集了一些健在的林业三师官兵的脚印,连同姓名一起镌刻在了纪念碑下。我非常感兴趣,前前后后看了好半天。该碑建于2009年,很遗憾,居在外地的我们都不知道,否则的话,肯定会开车扶着父亲过来瞻仰的。老父可以在这里回顾自己的青春岁月、寄托无限的怀念与哀思!
通读一遍长长的碑文,我进一步了解了林业三师:它到底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为林区都做出了哪些贡献。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赞扬林业三师的官兵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此言绝不夸张!65年前,林业三师7千余名转业的官兵们,就是东北林区开发的主力军;在那寒冷的密林深处砍伐树木,再把木材一车车地运往祖国各地,极大地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现在,还有好多林业三师的子女们继续留守在这里,为保护森林、维护林区的生态平衡做着默默的奉献!
父亲的工作性质就是与拖拉机、推土机打交道,他既能专研技术又能吃苦耐劳。有一次,他冒着生命危险撬走了一块突然滚落到铁轨上的巨石,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翻车事故。他长年累月地战斗在深山老林第一线,住在潮湿的帐篷里,好几个月才能回家一次,多次被评为单位劳模的他却毫无怨言。后来,父亲落下了严重的风湿病,不得不调回山下工作。我的母亲还有奶奶,为了我们五个兄弟姐妹做出了比常人更多的牺牲;身为老大的我,很小就担负起挑水劈柴的生活重任。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到山上扫墓,其墓主就是林业三师的功臣、我们林业局的原局长袁天礼。
父亲这辈子觉得很知足,一是没有愧对自己的职业,二是靠他一人的工资养活了我们一家老小八口,三是为我们的奶奶、他的继母养老送终了。唯有母亲,他总觉得有些对不住,让她年轻时承受了过多的繁重家务,而天生宽容贤惠的母亲早都认了。
晚年的父母先后住在弟弟妹妹的家里,既享受了天伦之乐,也得到了很好的反哺照顾。2014年9月19日清晨,87岁高龄的父亲,坐在轮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我仿佛看到了天堂里的老父,他正与他的战友们举杯畅饮、谈笑风声呢。我感谢老父,他给了我生命;也感谢林业三师,让我与那美丽的小兴安岭有着不解之缘!
此时此刻,我在欧洲向天堂里的老父鞠上一躬!向表舅、堂叔以及所有作古的林业三师父辈们致敬!祝愿还活在世上的林业三师的父辈们逸享晚年,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