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之恋》续集——三角洲猎影

标签:
情感德国生活美因河、尼达河金三角法兰克福西部nied |
分类: 德国景观 |
上集,在我的《金三角之恋》博文里,作为点缀,仅上传了五张风景照。这集,我从近两年所拍摄的照片里再选三十张传上。我想告诉我的朋友们,我既不是一个崇洋媚外的可恨家伙,也不是一个乐不思蜀的讨厌东西,而是想实事求是地见证一下,这个德国,尤其是黑森州的法兰克福国际都市,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生活在这里很安全、很满意。
这个三角洲在法兰克福西部,是美因河和尼达河的交界处,行政所属尼特(Nied)区,与两河交汇处的郝斯特(Heochst)区比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居住这一带的居民,随时随地都可以欣赏到周边的美景。尽管这里的街道有时还不如我们国家的大城市打扫得干净,而且很窄;这里的绝大部分房屋和公共设施已很陈旧;这里也没有几座像样的高楼,夜晚也不是那么灯火辉煌。但仅就自然环境来说,值得留恋,就像一个天然的生态园!
就因为我特别喜欢这里的自然美,才把老公几次想搬家的念头给搅黄了。我觉得,再在别处找到一处离山不太远,河水绕着转,周边还有森林、农田、沙丘保护地,且离市中心又不是太远的居住点很不容易。为了我那颗既想回归大自然、又没胆量到荒凉小岛独栖的心,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这里最好啦!
一、美因河风光
这是桥上拍的冬景,我就是常常沿着右侧的水泥岸堤顺流向下的。
这里天天有货船,天暖和时还有大游船定期定时通过,因为这条河是链接多瑙河与莱茵河的纽带。
这块大草坪就是三角洲的顶部了。
这是三角洲最顶尖位置的右侧,尼达河岸的建筑群隶属于郝斯特区。
二、美因河和尼达河交汇口
顺流望去
逆向而望。它就这么自然而然地敞露着,没有任何建筑标志。
交汇口的船坞旅馆兼饭店
小码头。由于对岸是农田,所以过往的人并不多,但该船还是定时定点发送客人。那个白色小艇是警察巡逻艇。
三、尼达河风光
1、春天
孩子们在野外上实践课,我仅拍了这一张,老师就走过来微笑着对我说:不可以拍照的。所以在德国是不能随便对准别人拍照的,除非你经过了对方的同意。当然偷拍是另回事儿了。
河边的森林里到处都是野韭菜!当地的华人几乎都知道这块韭菜基地,来采集的人往往比德国人还多。个别同胞拿着剪刀歘歘就是一片光秃秃,很不文明,而德国人就是间叶采!
春花浪漫,游人不断。
2、盛夏
尼达河末端有十来个小湖散落在河边,其中一个为封闭的裸体浴场,其余的都有野禽出没,钓鱼者也常见。
3、秋日
河对岸有几十户人家,我一直羡慕他们住在这里。房前就是大片的农田或草地,我常常在那里采野菜。
这块草地是跑马场,平时就是野禽的聚会场所。图里有埃及雁、灰雁、北美鹅三种,非常友好。
4、冬天
高高的黑桤木很潇洒,房屋显得很小。
这个小湖的倒影很有诗意。中间那个小岛有许多野禽做窝孵蛋,还有小兽海狸鼠。
另外,还有两个泉眼。我时常带着水壶,路过这里灌满了路上用,有时就直接喝。这位说,他家从不买水,就喝这里的泉水。
三、三角洲上的人文景观
尼达河上有一座德国最早的铁轨石拱桥,建于1839年,现在已经使用176年了。
这是会转动的古老吊车,245年前(1770年)的德国技术,该吊车建于1870年。
这个不到两万居民的小区,竟有两个不小规模的教堂,这是其一的天主教堂。
以下两处居民房,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九十年了,还完好无损,落落大方。
这是一片别墅区。房子的外形很一般,但门前院后都是花花草草的,很温馨。
射箭训练场就在尼达河边。有一天我路过那里,在围栏外观看,一位女士竟让我进来坐在木凳子上好好欣赏。
摩托车协会与那个射箭场是近邻,在一家私人花园里。也是路过那里,出于好奇我进去了,有位男士给我做了一番介绍,可惜我忘了是哪个出名的摩托车品牌了。
这里还有一个历史博物馆,专门介绍本区的历史,在本楼的第一层,每周日的14-17点开馆。
这是博物馆内展览的最早该区房屋模型。该区1928年划入法兰克福市,至今也没有几座超过十层的楼房。
美因河边还有一个比较大的中国饭店,以自助餐为主,好像还挺红火。但另家中国饭店,却因多种原因关闭了。
综上所述和所照,我把这样一个三角洲称为金三角。对于那些喜欢高楼大厦或繁华热闹的人来说,也许不屑一顾,但对我来说,它就是美妙的城乡结合部,我生命里的桃花源!我乐此不彼地在这里探秘寻宝,不但不感到孤独,甚至还感到很幸运。